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俗話說:“秋風起,蟹腳肥。”眼下正是食蟹季節,加上國慶長假即將來到,忙于工作的市民終于可以放松放松,邀上親朋好友聚聚,餐桌上免不了有大閘蟹,肥美的蟹肉和鮮美的蟹黃,讓人垂涎三尺,很多人都會忍不住多吃幾只,殊不知,大閘蟹吃不當會誘發胃病,胃疼、反酸水、腹瀉等病癥。醫生提醒,患有傷風、發熱以及消化道炎癥或潰瘍膽囊炎、膽結石癥的人都不宜吃蟹;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的人應少吃或不吃蟹黃,蟹肉也不宜多吃;體質過敏的人不宜吃蟹。
吃螃蟹要注意什么?
螃蟹雖然美味可口,但是多吃就很容易引起胃腸疾病。尤其要注意幾點:首先,死蟹不能吃。螃蟹一旦死亡,其體內的細菌就會大量繁殖,有的細菌還產生毒素,人們一吃就會引起食物中毒。其次,螃蟹不能生吃。螃蟹往往帶有肺吸蟲幼蟲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高溫消毒,肺吸蟲進入人體后可造成肺臟損傷。如果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體會發生感染性中毒,表現出腸道發炎、水腫及充血等癥狀。因此,食蟹要蒸熟煮透。還有的市民喜歡用酒泡螃蟹生吃,這種吃法也很危險,一般不提倡在家里食用。第三,螃蟹一頓最好不要超過一個,吃多了可引起腹脹等消化不良,而對于一些本身患有疾病的人來說,吃多了螃蟹更會加重病情。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螃蟹類的海鮮是一種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的食物,而啤酒中則富含分解這兩種成分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吃海鮮時候喝啤酒容易導致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以至于出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等。另外,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膽結石癥、肝炎活動期的人,最好不吃蟹,以免誘發腹痛;蟹黃中膽固醇含量高,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的人應少吃或不吃蟹黃,否則會加重病情發展;體質過敏的人,吃蟹后容易引起惡心、嘔吐,起風疹塊;消化功能差的人,應少吃或不吃螃蟹。
大閘蟹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蒸熟?
清蒸或者紅燒大閘蟹之前,用牙刷把螃蟹殼、眼附近的一些東西刷掉,根據螃蟹的大小,水開后蒸上12分鐘-20分鐘,螃蟹就能被蒸熟了。吃螃蟹時,要拔掉腹部的蟹腮(眉毛狀的兩排毛茸茸的東西)再吃。還有市民們在市場選購螃蟹時,首先要觀察螃蟹的顏色,青灰色有光澤的是首選;其次,可以用手掂量一下看看重量,如果比較沉,證明蟹黃蟹肉較多;再次,購買前不妨將螃蟹翻過來,看看它還能不能張牙舞爪地翻身,如果這樣,證明螃蟹“體力”好,很新鮮,如果蟹鉗蟹腿一碰就掉,這種螃蟹就不大新鮮了。
1、胃腸病患者不宜食螃蟹
每100克蟹肉含有蛋白質約14克,在中醫上認為蟹肉性寒。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肝病等患者往往存在胃腸黏膜水腫、胃腸功能減退,食蟹后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腹脹、嘔吐等癥狀加重。
2、心血管病人忌多吃螃蟹
螃蟹含膽固醇較高,每100克蟹肉中含膽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黃中含膽固醇460毫克,冠心病、動脈硬化癥、高血壓、高血脂癥的患者,食用含膽固醇過高的食物,會引致膽固醇增高,可能加重脂代謝的異常、誘發急性冠脈事件。
3、有傷風感冒、發熱的人不宜吃蟹
傷風感冒者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高蛋白的螃蟹吃后易使感冒難愈或使病情加重。
4、過敏體質的人應忌吃螃蟹
對蟹過敏的人吃螃蟹后,會誘發過敏反應,產生大量組織胺等,引起胃腸等平滑肌痙攣、血管性水腫,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有的還會引起蕁麻疹或哮喘。此外,患有皮炎、濕疹、癬癥等皮膚疾病的人也要慎食,因為吃蟹可使病情惡化。
5、患有膽道疾病如膽囊炎、膽結石癥的人不宜食螃蟹
膽囊炎、膽結石的形成與體內膽固醇過多和代謝障礙有一定關系,吃蟹易使病情復發或轉重。
6、孕婦宜少吃或不吃螃蟹
中醫認為,螃蟹性寒涼,有活血祛淤之功,故對孕婦不利。
蟹哪些部位不能吃?
螃蟹味道鮮美,很多人愛吃,但是卻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吃,不知道螃蟹哪些部位不能吃。具體說來,螃蟹有四個部位能吃,要扔掉。
1、蟹腮:蟹的呼吸器官,里面很臟。打開蟹殼后首先去除。
2、蟹腸:里面有蟹的排泄物。
3、蟹胃:躲在蟹黃里的硬質三角包兒。同蟹腸一樣,也有蟹的排泄物。
4、蟹心:也叫蟹六角板。這個東西在蟹黃中,不好找,但它成六角形,樣子很顯眼。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螃蟹是食中珍味,素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它不但味道奇美,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補品。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吃螃蟹有什么好處?哪些人……詳細>>
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不適合吃五谷雜糧,因為這些食材較粗糙,跟胃腸道物理摩擦,會造成傷口疼痛。容易脹氣的人,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