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清明節的飲食習俗在我國各地區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地區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在這里,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個地區的飲食習慣,同時還有清明飲食細則,快來一起看看吧。
清明節各地區的飲食習俗
吃青團子。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后,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團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團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團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吃馓子。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馓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于漢族地區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馓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馓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
吃清明螺。清明時節,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接下來,還有清明節飲食細則,繼續來看看吧。
清明節飲食細則
飲食宜清淡少吃發物。這時候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的話,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的發生,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這些食物要適當少吃,飲食還要以清淡為主。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鵪鶉、鵝肉、蚌肉、螺螄、雞蛋、韭菜、芫茜、萵筍、淮山、蘋果、橘、馬蹄、梨、桃、櫻桃等。養生的湯品宜紅蘿卜竹蔗水、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燉魚頭、韭菜滾狗肚魚、鮮土茯苓煲豬展、咸菜滾黃沙蜆、貓爪草煲豬瘦肉等。
飲菊花茶散冬季寒邪。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借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肝郁化火可服安宮牛黃。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現代人工作都很緊張,經常熬夜,導致肝火旺的人很多。工作特別累的人容易形成肝郁化火的體質,很多人單純靠飲食來調節力量不夠,這時就需要服用一些力量大的苦寒藥。比如我們中醫比較有名的安宮牛黃丸,如果確定屬于這種體質,這個時候吃是最好的。
心腦血管藥物需減量。現在心腦血管疾病也是好發季節,在冬天的時候血壓容易升高,從這個季節開始由于天氣變熱,血管舒張,血壓慢慢就趨于正常了,所以這時所服用的降壓藥物用量就要做適當的調整,包括一些擴張血管的藥物,就要看看是不是需要減量。
清明節飲食別忘了以上幾點哦。
(責任編輯:張琴琴 )
文章關鍵詞:
今天是清明節氣,在這個節氣里有哪些講究和習俗呢?我們都知道清明是祭拜先人的時候,除此之外,還有哪些飲食上的習俗呢?接下來,不如就一起了解……詳細>>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有“天清地明”的意思,是春季里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氣,作為24節氣之一,人們不不僅會在清明節這一天掃墓、……詳細>>
清明節氣,乃天清地明之意。此時,氣候溫暖、桃花初綻、楊柳泛青,正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可是,一些在外的游子卻未能參與其中。為何不試一試自己動……詳細>>
清明踏青,不僅可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而且是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的最佳方式。人們適應春天生長的自然規律,投身于遠足、春游踏青的活動,有助……詳細>>
清明節除掃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舉家出游的掃墓踏青活動之外,在這個傳統的時節,各地更是有各種美食風俗很值得玩味一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