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日前,福建省古田縣查獲一起金針菇加工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劑的案件,引起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普遍擔憂。據記者調查,主要有三大問題待解:一是金針菇在加工中有沒有添加非食用檸檬酸?二是這些金針菇有沒有流入市場?三是這是個案還是行業的潛規則?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前往古田縣展開調查。
有沒有添加非食用檸檬酸
35噸金針菇,涉嫌非法添加
古田縣工商局檢查大隊大隊長潘龍惠參加了5月7日的現場查處。他回憶說,7日,古田縣工商局和大橋鎮工商所在例行巡查時發現,在大橋鎮甘泉食用菌農業專業合作社生產車間內發現有未標注“食品添加劑”的檸檬酸袋子。
“空袋有5個,沒有開封的有22個。”潘龍惠說,使用檸檬酸應該標注食品添加劑字樣,如果沒有標注就涉嫌非法添加非食品添加劑。
據潘龍惠介紹,執法人員當即就地查封正在加工的金針菇,已經裝袋的有630袋,放在桶內的有68桶,每袋或每桶都是50公斤,合計查封近35噸金針菇。
記者在古田縣工商局看到,查封的袋子上注明是“安徽省蚌埠和盛檸檬酸廠出品”,批號是S—9788—13.0,標準是GB—1988—81,凈重25公斤。
據古田縣經貿局局長、食安辦主任林世晴介紹,食品級檸檬酸的價格比非食用檸檬酸要高一些,金針菇加工廠商或許會出于利益的驅動,在加工過程中添加非食用檸檬酸用來代替食品級檸檬酸,以降低生產成本。
5月18日,該案全部移交給古田縣農業局。該局執法大隊大隊長黃有存說,這些正在加工的金針菇俗稱鹽水菇,因為只是中間產品,目前沒有標準檢驗其是否合格。經多方協商,已取樣送至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將參考《食用菌衛生標準》,重點檢測其農殘、二氧化硫和重金屬含量等指標。
那么,空袋的檸檬酸有沒有添加到金針菇中,如果添加到金針菇中,會不會對人體有危害呢?黃有存說,目前情況還在調查之中,封存的檸檬酸已送至有檢測資質的單位,將根據食品添加劑檸檬酸國家強制性標準檢測。
問題金針菇,有沒有流入市場
根據調查,沒有產品流入市場
這些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劑的金針菇有沒有流入市場?林世晴說,大橋鎮甘泉食用菌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去年11月,從去年12月開始收購、儲藏,根據聯合調查組的調查,沒有產品流入市場。
據黃有存介紹,金針菇的生產是季節性的,農戶只有冬天才能生產,一般10月份開始生產,12月、第二年1月、2月產出。加工商從農戶手中收購過來后,進行分揀、煮泡、瀝干、腌漬等程序進行儲存。
“在銷售時才從池子中撈出,裝袋時再添加檸檬酸,用來調節酸堿度、保色。”黃有存說。
黃有存說,根據調查時涉案人員的口供、對工人的筆錄、收購、生產的記錄等,可以判斷沒有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劑的金針菇流入市場。
記者問:“有沒有流入市場怎么能夠確定?”
黃有存說:“根據收購量和封存半成品的量,可以確定沒有流入市場。”
記者在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采訪了數位食用菌加工和銷售人員,他們都說,古田縣主要以生產銀耳為主,金針菇數量很少,沒有聽說有添加非食用檸檬酸的情況。
是個案還是行業的潛規則
經拉網式檢查,問題金針菇是個案
針對網民關于添加非食品添加劑是否是金針菇行業潛規則的疑問,肖澤敏說,這是個案。在這一情況發生后,古田縣組織工商、質檢、農業、經貿等部門,出動執法人員200多人次,開展拉網式檢查,目前沒有發現類似情況。
古田縣副縣長肖澤敏說,對這一案件,古田縣已成立專案組,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牽頭執法,縣農業局、質監局、工商局、公安局、大橋鎮配合開展。目前大橋鎮甘泉食用菌農業專業合作社已經被查封,業主和工人被要求24小時隨叫隨到接受調查。在前期調查基礎上,縣農業局將加大調查力度,對該合作社購進檸檬酸的來源及鹽水金針菇是否使用非食品添加劑等方面開展詳細調查。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金針菇是我們在吃火鍋和麻辣燙時最喜歡的食材之一,金針菇只能這樣吃嗎?其實,金針菇還可以涼拌吃。并且,多吃金針菇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今天……詳細>>
金針菇最常見的吃法雖然是涮火鍋,可是金針菇的營養價值卻是有很多的。今天,想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金針菇都有哪些功效和作用,還要提醒大家金針菇……詳細>>
金針菇是我們日常餐桌上經常吃的一道菜,其中的銅元素含量極大, 而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于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發、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