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要做到人與自然界的統一
(1)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一年四季的氣候各不相同。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是一年四季中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人體在四季氣候的規律性影響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來適應。如春夏陽氣升發在外,氣血容易浮于體表,故皮膚松馳,腠理開泄,人體就以出汗散熱來調節。秋冬陽氣收斂內藏,氣血閉于內,故皮膚致密,出汗減少,體內必須排出的水液就從小便排出。在病理上人體也同樣受自然界氣候變化的影響。當氣候變化過于劇烈,超過了機體調節功能的一定限度,或由于機體本身不夠健全,不能與外在的變化相適應時,就會產生疾病。如春天多溫病,夏天多熱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傷寒。臨床上某些疾病如痹癥、哮喘之類,也往往在氣候急劇變化之際,或節氣交替時節,病情復發或加劇。
(2)晝夜晨昏對人體的影響
《素問》說:"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陽氣虛,氣門乃閉。"這說明了人體內陽氣的晝夜波動。這與現代生理學研究所揭示的體溫日波動曲線吻合,說明人體功能隨著晝夜的寒溫變化出現節律性的改變。晝夜晨昏的變化,同樣對疾病有一定的影響。《靈樞》指出:"夫日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即一些疾病多在清晨、上午比較輕微,從下午起逐漸加重,特別是夜晚更甚。這是由于晝夜陰陽之變化,人體正氣也有消長的緣故。
(3)地區方域對人體的影響
因地區氣候的差異,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活動。如江南多濕熱,人體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體腠理多致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一旦易地而處,環境突然改變,初期多感不太適應,但經過一定時間,也就逐漸地能夠適應。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環境條件下,在病理上也有不同的變化,特別是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與地理環境有密切關系。如處于低洼潮濕之地的人,多發關節疼痛或痿弱不能行走等病;居住高山上的人,多出現癭病(大脖子病);湖區多見蟲臌病等。許多地方病都與當地地理環境及生活習俗密切相關。
由于人與自然界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所以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也就成為中醫治療學上的重要原則。因此,在辨證論治過程中,就必須注意和分析外在環境與內在整體的有機聯系,從而進行有效的治療。
(責任編輯:張燕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