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盜汗吃什么好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后汗出異常,醒后汗泄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
小兒盜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兒生理性盜汗的發生率很高,有時弄得家長非常緊張,這就需要掌握如何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盜汗。
生理性盜汗:小孩皮膚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容易出汗。
1、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熱。
2、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后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
3、此外,因為父母怕其睡覺著涼,被子蓋得太多或房間內過于密不透風,產生悶熱所致,并非病態,此時只要少蓋些衣物即可。
病理性盜汗:
1、有些小兒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
2、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癥狀。
中醫講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無論是生理性盜汗還是病理性盜汗,在生活中均可以運用食材來輔助治療小兒盜汗,如韭菜或韭黃(一名韭芽)同蜆肉(豬肝或羊肝亦可)一起煮食喝湯(蜆肉不要多吃,防止消化不好),不但能止虛汗,并能開胃,且有強壯之功。
中醫提醒:小兒盜汗中醫多主張積極治療其本,即健脾補氣固本,以減少或杜絕呼吸道再感染的發生。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氣、扶正固表、益氣養陰。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