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節氣來臨 根據體質挑選6款養生茶湯
6月5日迎來本年度第九個節氣——芒種。芒種節氣氣溫升高降水多,空氣濕度增加后,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濕熱之下,人難免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中醫辨證認為,芒種節氣飲食調養方面應作出調整,不同體質飲食養生也各不同。你了解自己的體質嗎?小編推薦幾款簡易養生茶和祛濕湯水,讓上班族在芒種節氣輕松排困祛濕。
五形體質的飲食調養
中醫認為,五形體質在飲食養生也各不同。
金形人體質特點:
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飲食調養:宜以健脾、益氣、養陰為主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薏苡仁、沙參、百合、莧菜、枸杞葉、木耳、桂圓、木瓜、椰子、香瓜等。
木形人體質特點:
膚色蒼白,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
飲食調養:宜服健脾益氣,養陰生津的食物,如蜜桃、西瓜、香瓜、青瓜、綠豆、木耳、玉竹、苡仁、百合等。
水形人體質特點:
體形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宜多吃健脾祛濕之品,如淮山、太子參、白術、茯苓、綠豆、冬瓜、莧菜、枸杞葉、木瓜、椰子、香瓜等。
火形人體質特點:
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肩背髀腹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性情急。
飲食調養:宜進食養陰生津的食物,如白茅根、西瓜、涼瓜、西紅柿、綠豆、冬瓜、木耳、絲瓜等。
土形人體質特點:
皮膚黃色,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到跳脛部都生得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
飲食調養:應避免暴飲暴食,以防損傷脾胃。宜進食健脾清熱祛濕的食物為主,如荷葉、薺菜、白茅根、蘆根、茯苓、冬瓜、西紅柿、西瓜、木瓜等。
芒種節氣飲食菜譜推介
專家指出芒種節氣飲食宜減酸增苦,補腎助肺,調理胃氣,可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上班時候可適量飲茶,下班后在家可增加一些祛濕湯水。
上班族多飲茶:
桑椹茶: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等功效。
枸杞防暑茶:將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2克、菊花6克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即可飲用。此飲品能補肺生津、治暑熱煩渴。苦瓜蜜茶,將苦瓜干15克放入杯中,沖入300毫升沸水,加蓋悶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加蜂蜜即可飲用,具有清熱、降血壓的作用。
烏梅茶:烏梅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生津等功效。
居家祛濕湯水:
百合淮山鱸魚湯
材料:鱸魚1條(約500克)、干百合15克、干淮山20克、枸杞10克、姜片、鹽適量。
做法:
1、將洗凈宰好的鱸魚斬成幾大塊;
2、干百合、干淮山和枸杞沖凈,百合用清水浸泡20分鐘;
3、熱鍋放兩湯匙油,待有六成熱時放入鱸魚塊,用小火煎至微黃即可;
4、把6碗水倒入寬口煲煮沸,放入煎好的鱸魚、干百合、干淮山、枸杞和姜片,以小火煮40分鐘,下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魚肉脂肪中含有對神經系統具備保護作用的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健腦。吃魚還有助于加強神經細胞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此湯具有安神補腦、益脾胃、補肝腎的功效。
蓮藕蘋果排骨湯
材料:蘋果、排骨、蓮藕、姜、蔥、少量的醋。
做法:
1、新鮮的排骨和蓮藕洗凈切成小塊;
2、高壓鍋中加水,放入所有食材煮30~40分鐘;
3、放入切好的蘋果再煲幾分鐘即可。
功效:吃蓮藕可以起到益血補髓、安神健腦的作用。蓮藕蘋果排骨湯,既可補充優質蛋白質,同時也可補充鈣、磷等礦物質和維生素,增強免疫力,益智健腦。
浮小麥豬心湯
材料:浮小麥25克、大棗5枚、豬心1個、桂圓肉6克。
做法:
1、豬心對邊切開,洗凈積血;
2、大棗去核,將所有食材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健腦益智。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