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藥是不是越濃越好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湯藥是不是越濃越好
多人以為中藥煎得越濃效果越好。其實,這樣的認識有失偏頗。
煎中藥飲片是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如果有效成分已經溶解釋放到藥液中后,再連續不斷地煎煮,反而讓藥液中的非有效成分(樹脂、樹膠、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斷溶出,可能使有效成分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
一般來說,用于治療熱病的清熱藥和治療四季外感風寒、風熱疾病的解表藥煎煮不宜過濃。宜用武火,時間宜短,煮沸時間為l0~20分鐘即可,并趁熱服。
用于治療虛損性疾病的滋補類中藥,質地堅實、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藥物(礦物類、貝殼類、甲殼類、骨類、化石類藥物)以及毒性較大的藥物(炙川烏、炙附子等)等應較長時間煎煮,利于有效成分溶出,降低或消除毒性。
總之,中藥不是越濃越好。藥液熬得濃或稀是根據藥性和疾病的不同決定的。
什么時候喝中藥最好呢?
喝中藥時選擇正確的服藥時間,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對中藥更是如此。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大多數藥物宜在飯后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服用。
中醫在配伍運用中藥時,講究“四氣五味”,根據藥性的寒、熱、溫、涼,并參考辛、甘、酸、苦、咸五味來配伍組成方劑。空腹服藥時,寒涼藥或者五味偏重的藥物都可能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
不同類型的中藥,服用時間也不同。肝、腎、腸道疾患,宜飯前服藥;眩暈、咽喉疾患宜飯后服藥;瀉下藥、滋補藥、驅蟲藥宜空腹服;安神類藥宜睡前服用。
這都是根據病情的不同和藥物作用的特點,對服藥時間做出的大致要求。在用藥時,醫生會根據患者身體變化調整用藥,用藥的方子不會局限于某一類藥,再加上患者長期服藥,難免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所以建議長期喝中藥湯劑的人,在飯后30~60分鐘內服藥,以減輕藥物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海狗丸能否治療腎陽虛所致腰膝酸軟及服
2024-10-31良附丸對胸腹脹滿有無治療作用?
2024-10-31脾胃虛寒能否用中藥調理,如何調理
2024-10-31成人服用補脾益腸丸治療腹瀉,用量是多
2024-10-31晚上尿多一分鐘五六次能否用藥治療?
2024-10-31遺精、乏力可用哪些藥物治療?
2024-10-31姚氏通絡活血膠囊能否在北京買到?
2024-10-31膽囊炎多石癥,服十五味賽爾斗丸能消石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