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缺乏病的病因有哪些?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又叫骨軟化癥即骨礦化不足,為新形成的骨基質鈣化障礙,是以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紊亂和臨床以骨骼的鈣化障礙為主要特征的疾病,維生素D是維持高等動物生命所必需的營養素,它是鈣代謝最重要的生物調節因子之一。維生素D不足導致的佝僂病,是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病,發病緩慢,影響生長發育。多發生于3個月~2歲的小兒。那么,維生素D缺乏病的病因有哪些?
(一)發病原因
1、日光照射不足 如果有充足的紫外線照射,人的皮膚能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產生維生素D的量與紫外線的強度,照射時間和皮膚暴露的面積成正比,在冬春季節因寒冷缺少戶外活動或在多霧地區,工業城市空氣污染嚴重,高樓林立都可使紫外線照射不足。
2、維生素D攝入不足 多見于在2歲前未進食有維生素D強化奶制品的嬰幼兒和長期母乳喂養又沒有及時補充魚肝油的孩子,小兒由于生長速度迅速易引起相對缺乏,尤其在早產兒,雙胎和低出生體重兒出生時體內維生素D,鈣,磷儲存少,出生后生長快易患佝僂病,多次妊娠和長期哺乳的母親體內儲備鈣大量消耗,若維生素D攝入不足很快出現骨軟化病。
3、維生素D吸收不良及活化障礙 慢性乳糜瀉,肝,膽,胰疾病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利用,在老年人由于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效率降低和腸道維生素D的吸收率下降使骨質疏松癥加劇,肝,腎嚴重病變影響維生素D羥化為活性的25-(0H)D和1,25-(OH)2D。
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綜合征,Ⅰ型為25-(OH)D 1α羥化酶的功能受損,Ⅱ型系基因突變致1,25-(OH)2D受體損害。
苯巴比妥藥物可誘導肝微粒體酶改變,使維生素D 25-羥化酶的活性下降,并促進膽汁分泌,使維生素D降解加快,從而降低血清中維生素D和25-(OH)D的濃度。
(二)發病機制
維生素D缺乏時腸道內鈣磷吸收減少,使血鈣,血磷下降,血鈣下降促使甲狀旁腺分泌增加,后者有促進破骨細胞溶解骨鹽作用,使舊骨脫鈣,骨鈣進入血中維持血鈣接近正常,但甲狀旁腺素可抑制腎小管磷的再吸收,以致尿磷增加,血磷降低,血液中鈣磷乘積降低(<40),使體內骨骼成骨過程鈣化受阻,成骨細胞代償性增生,造成骨骺端及骨膜下骨樣組織堆積,引起佝僂病及骨軟化病。
如果甲狀旁腺反應遲鈍,骨鈣不能很快游離到血中,則血鈣下降,如血總鈣下降到1.75~1.87mmol/L(7~7.5mg/dl),血游離鈣低于0.88~1.0mmol/L(3.5~4.0mg/dl)以下,出現手足搐搦低鈣驚厥。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結節可以不去治療嗎
2024-11-01消化不良患者何時服用參苓白術散好及注
2024-10-31抗病毒口服液對風熱感冒有無療效?
2024-10-31山海丹膠囊的正確服用劑量是怎樣的?
2024-10-31肺癌患者服用華頤威麥寧膠囊有何不良反
2024-10-31薏米紅豆粥具有哪些功效?
2024-10-31腎寶片的服用方法是怎樣的
2024-10-31同仁堂西黃丸的療程一般是多久?
2024-10-31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