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新鮮橘皮會拉肚子 常見水果皮的食用禁忌須知
本想用陳皮泡茶喝來清火,卻喝得拉肚子。日前,迷惑不解的陳先生到湖北省中醫院看病,原來自己錯在“將鮮橘皮當成了陳皮”。 陳先生說,家里前幾天買了很多橘子,聽說陳皮泡水代茶飲能清熱化痰,就將吃剩的橘皮收集起來,晾曬幾次后每天泡茶飲用,不料因此拉肚子。他以為是受了涼。
專家解釋:鮮橘皮經過晾干炮制后才是陳皮,橘子皮陳得越久越好,一般應放置隔年后再用。陳皮作為一味理氣、健胃、化痰的常用中藥,用其泡茶飲,確實能清熱化痰。用鮮橘子皮泡水就不同了,由于鮮橘皮中含揮發油較多,容易刺激消化道,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專家分析,新鮮橘皮刺激腸胃,還可能是因為橘皮表面附著有農藥或保鮮劑,一般的水洗日曬可能并未將這些有害物質去除干凈。他提醒,最好不要用鮮橘皮泡茶或泡酒,自己曬制陳皮時,還要注意表面長霉的橘皮也不要使用。
不僅橘皮如此,以下幾種可食用的有皮水果蔬菜也有注意事項:
皮可食用類果蔬 蘋果、桃子、西紅柿和西葫蘆等
清洗方法:在自來水下搓洗30-60秒,自來水沖洗有助于去除果蔬上98%的細菌。頑漬可用蔬菜刷或手指擦洗。但桃子等較軟水果不宜用力搓洗,以免破皮。
剝皮食用類果蔬 西瓜、哈密瓜等瓜類、橙子和香蕉等
清洗方法:用蔬菜刷或者未使用過的牙刷,在自來水下刷洗表皮30-60秒,盡管此類水果的皮一般不直接食用,但是水果往往經過多人之手,表皮(特別是褶皺處)難免會染上細菌。而剝皮或刀切的時候,果蔬皮上的細菌就可能趁機而入,進入果肉。
成串類果蔬 各類漿果和葡萄等
清洗方法:將成串果蔬去除莖后,放入漏勺,然后用自來水噴嘴沖洗至少60秒,用紙巾抹干水果,可進一步除菌。
葉類果蔬 菠菜和萵筍等
清洗方法:剝去外層的老葉子,用涼水沖洗30-60秒。然后晾干水分。即時是售前清洗過的綠葉果蔬,烹飪前也最好用水沖洗一下。
哪些水果皮可以吃,哪些不宜吃?
不能吃的:
土豆皮
土豆里含有配糖生物堿,這種有毒物質幾乎全部集中在土豆皮里,尤其是已發綠和長芽的部分。有些人喜歡用帶皮土豆燒牛肉,煮熟的土豆皮仍然存留著配糖生物堿。如果大量食用,可引發嘔吐、頭暈、腹瀉等癥狀。
柿子皮
成熟的柿子皮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因此吃起來會感覺澀澀的。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起化合作用生成沉淀物,即柿石。這種物質易使人引起上腹部不適、飽脹、食欲不振等癥狀。因此,不要吃未去皮的柿子,也不要空腹吃柿子。
紅薯皮
紅薯長期生長在地下,表皮與土壤直接接觸,許多有害物質就吸附在紅薯皮中。而且紅薯皮含堿多,食用過多會引起胃腸不適。此外,街邊
一些經營烤紅薯的攤主為節約成本多選用焦炭作為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很容易積在紅薯皮中,所以烤紅薯連皮吃有致癌風險。
荸薺皮
荸薺生于水田中,它的皮吸收了很多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同時還含有寄生蟲。生吃荸薺皮,會引發腹瀉、嘔吐等不適癥狀。此外,需要提醒大家,荸薺皮中含淀粉較多,糖尿病患者應慎食。
可以吃的:
冬瓜皮:
有消暑、健脾、利濕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腎病、肺病、心臟病引起的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用冬瓜皮煎湯洗腳既治腳氣,又治腳臭,一舉兩得。
黃瓜皮:
一些人吃黃瓜時去皮,實在可惜,黃瓜的一身綠衣含有綠原酸和咖啡酸,能起到抗菌消炎和刺激白細胞吞噬的作用。黃瓜帶皮食用對經常咽喉腫痛者是一劑良藥。
香蕉皮:
香蕉皮中含有抑制真菌和細菌的有效成分——蕉皮素。可醫治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膚瘙癢癥。香蕉皮有潤肺腸、通血脈、增精髓之功效。將香蕉皮搗爛加姜汁能消炎止痛,用香蕉皮搓手足,可防治凍瘡。此外,香蕉皮曬干磨粉,還是不錯的美容佳品。
蘋果皮:
有收斂作用,取鮮蘋果皮30克煎湯或泡茶飲用,可治胃酸過多、痰多,將蘋果皮曬干研末,取15克空腹時調服,每日2~3次,對慢性腹瀉和神經性結腸炎、高血壓等有一定療效。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蒲公英泡茶,解鎖健康新方式
2024-10-23三陰交定位指南,健康養生新起點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