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精神差不一定是病?教你處理孩子無心向學問題
你曾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做作業拖拉、多動、緊張、膽小、退縮、愛哭、不合群、吃飯挑食或暴飲暴食等行為而頭疼過嗎?
過去,有的人將這些問題歸結為多動癥,給孩子吃藥、打針等,但效果甚微,這樣做還可能造成某些后遺癥;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意不聽話,對孩子又打又罵,造成孩子的身心創傷。
1970年,美國的心理學家愛瑞斯首先發現了在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出現上述癥候群。愛瑞斯認為這并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兒童大腦功能發育不協調,需要進行心理訓練來加以矯正。經過科學家的大量臨床心理研究發現,相當數量的兒童出現的上述問題是由于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因為人體各部分器官都是通過與外界接觸,向大腦傳遞感覺信息,這些信息經過大腦的有效組織,指揮人完成各項活動。當這一系統由于生長發育障礙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運轉時,就會出現上述行為問題。
有專家曾提出了“學習內容并不等于學習能力”的觀點。一個小孩能背誦出幾十首唐詩,并不說明他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靠多種平衡共同支持的。
據介紹,孩子精神不集中表現有視覺感不良的,表現為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甚至學了就忘,不會做算術題,常抄錯題。還有聽覺感不良的,表現為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也有動作協調不良者,表現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去運動、系鞋帶、騎車、跳繩和拍球等。還有觸覺過分敏感的,特別緊張、孤僻、不合群、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的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生殖器等,這都屬感覺綜合失調。
為什么會這樣?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很復雜,主要與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后的撫育方式有關。例如:先兆流產、懷孕時用藥或情緒處于應激狀態、早產、剖腹產、出生后家長搖抱少,尤其是沒讓孩子經過爬就會走路,孩子靜坐多,活動少,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范圍等。這些問題在孩子幼年時也許不明顯,但到了學齡期,就會在學習能力和性格上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障礙。與其他正常的孩子相比,他們玩什么東西一學就會,也能集中精力,可是在學習能力、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就顯得十分吃力,讓家長和老師非常操心。
據調查,普通人群中,約有10%-30%的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家長和老師應及時發現孩子的這些問題并及時進行心理訓練,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的發展,造成孩子學習能力差、心理發育遲緩和人際關系上的問題,進而出現厭學、逃學、撒謊等行為問題。 應該讓孩子多進行協調性強的活動,如爬山、跳繩、踢球等,讓他們多鍛煉的同時,家長應該多培養與孩子間的感情,不要因為忙,就鎖住孩子或者干脆送到托兒所、培訓基地了之。
第一招:停止催促,堅持表揚。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來,家長就更生氣,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揚。如剛開始可以給孩子出幾道簡單的題,給1分或2分鐘,孩子會很快做好,家長要作大吃一驚狀呼道:“還不到一分鐘呢!”總之,很夸張的樣子。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對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揚。“現在穿衣服快多了!”“現在收拾書包快多了。”……這樣的話。但千萬不要說成“現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寫作業也這樣快就好了”。只表揚,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過表揚,會激發孩子內在快的動力。
第二招:節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內部的作業,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家長會布置什么讀英語,孩子剛讀完英語,家長又安排做奧數題。等等。總之家長給孩子安排得相當充分。孩子也看出問題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閑時間,家長就會安排任務。所以,孩子的對策是,化整為零,在寫作業的時候邊寫邊玩。這樣拖很長的時間,由于老師的布置的作業沒有完成,家長也不會另外安排任務。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就玩了。 對策: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一個大概的時候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家長布置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么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游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后,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
第三招:從生活習慣訓練。
只能從生活習慣抓起啊,先給他規定時間,要求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兒。一位家長說,她女兒早上起床穿一雙襪子要十分鐘,孩子在床上把襪子理呀理,理得家長冒火。什么吃飯,穿衣,洗漱能拖時間,盡量地拖時間。 對策: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在比賽之間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訓練。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第四招:多給孩子吃益智食物。
用建腦食品,例如:蛋黃,大豆,瘦肉,牛奶,魚,動物內臟(心,腦,肝,腎)及胡蘿卜,谷類等.這些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卵磷脂,且容易消化,對 腦髓 有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大揭秘
2024-11-01馬齒莧能治療白發嗎?專業解析與科學建議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甲亢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2024-10-25深入了解細胞免疫,日常生活中的免疫增強建議
2024-10-25睡落枕了怎么辦?實用小竅門助您快速緩解
2024-10-25核桃的正確吃法,健康養生從細節開始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