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大怎么辦?中醫方法教你去火氣
中醫認為,脾氣大易引起肝氣郁結,按摩身上的7大“撒氣穴位”,即能緩解情緒波動,又能達到舒肝養肝的養生保健作用。
中醫認為,肝氣郁結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緒抑郁不舒引起的,可表現為脾氣大,臉部長斑,黑眼圈等癥狀。其中情緒問題大多來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養生,必須改掉脾氣大的毛病,以避免傷肝。除了調解心情養生外,還可通過按摩身上的7大“撒氣穴位”來舒壓。
頭上的3個“撒氣穴”
角孫穴、風池穴和太陽穴等3大穴位是頭上的“撒氣穴”。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生保健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癥。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后會打嗝,說明按摩養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個穴位對于著急生氣后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
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前者(位于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養生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可以順氣,對岔氣也有很好的養生作用。用拳頭敲打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按摩肩井穴位還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下肢的2個“撒氣穴”
太沖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個“撒氣穴”。按摩太沖穴對愛發火和憂郁的人都有舒緩作用,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養生功效。如果配合著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氣的同時,還對便秘、腹瀉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脾氣暴躁除了按穴位來解決,對于善怒的人群來說,平時在飲食中應多吃某些食物來改善這一現象。
1、脾虛肝乘
癥狀表現為身倦乏力、食少腹脹、兩脅脹痛、大便稀溏等。病因多是由于脾氣虛弱,肝氣太盛,影響脾的運行功能所致。
對策:要健脾理氣為主,飲食上應多吃一些有健脾益氣功效的食物,如扁豆、高粱米、薏米、蕎麥、栗子、蓮子、芡實、山藥、大棗、胡蘿卜、包心菜、南瓜、柑橘、橙子等食物。
2、肝火上炎
癥狀表現為睡眠多夢、目赤腫痛、口苦口渴等。病因多為肝氣久郁,或吸煙喝酒過度,或因過食甘肥辛辣之物所致。
對策:除應戒煙限酒、忌食甘肥辛辣的食品外,要適量多吃清肝瀉熱的食物,如苦瓜、苦菜、西紅柿、綠豆、綠豆芽、黃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針菜、油菜、絲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
3、肝郁氣滯
癥狀表現為頻頻嘆氣、胸脅脹痛或串痛等。肝郁氣滯癥的病因多是郁悶、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創傷史所致。
對策:首先要通過精神養生的方法來調節神志和情志,并針對病因采取疏導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飲食上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氣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蓬蒿、西紅柿、蘿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櫞、佛手等。
(責任編輯:朱曉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兒肚漲發熱咳嗽并嘔吐如何改善?
2024-10-30兩歲小孩能吃咽喉片嗎?量如何控制?
2024-10-30小兒面部黃喝白苓健脾顆粒,是何原因
2024-10-3010 個月小孩中午和晚上睡覺咳嗽厲害
2024-10-30懷孕晚期能喝哪些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30兩個月嬰兒舌苔、吐奶、不喝水、攢肚如
2024-10-30嬰兒肝炎綜合征服用清肝利膽口服液的方
2024-10-30小孩消化不良常拉肚子,脾虛能用健脾丸
2024-10-30
熱門文章
水果界的維C翹楚,你了解多少?
2024-11-01馬齒莧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可以治療白發嗎?
2024-11-01膠原蛋白怎么補充好?專業攻略助你科學補充
2024-10-31拉單杠的好處:從肌肉鍛煉到健康提升
2024-10-31維生素B12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是什么
2024-10-30維生素B6片:健康守護神,功效全解析
2024-10-30維生素B1的作用是什么
2024-10-29維生素E的美容功效大揭秘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