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高血壓易被忽視 三個胖娃娃一個高血壓
兒童處在發育的初始階段,血管彈性本應是最好的,然而,我國目前3%~4%的兒童已經患上高血壓。而且,由于兒童高血壓沒有自覺癥狀,且多數輕度升高,很容易被忽視。
調查發現,在兒童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中,肥胖與其關系非常密切。在原發性高血壓的孩子中,50%是肥胖的,每年體檢篩出來的胖孩子中,又有1/3血壓高。血壓有個“軌跡現象”,即兒童期血壓偏高的孩子成人后比血壓正常的孩子更容易發生高血壓病。因此,控制肥胖、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一定要從兒童做起。
人一生有幾個容易肥胖的關鍵時期,其中好幾個都在5歲以下。首先是孕期,很多孕婦容易營養過剩,其中孕前就超重的在孕期50%都是超標的(增重超過9公斤),營養過剩或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很容易生出巨大兒;第二個容易發胖的關鍵期是出生以后的喂養期,人工喂養的孩子比吃母乳的肥胖率要高,加上輔食后,容易出現肥胖的寶寶;第三個時期是5~6歲,醫學上又叫“脂肪重聚期”, 如果這個時間提前,以后肥胖的概率會越大。這些關鍵時期沒有控制住體重,今后肥胖的幾率會很高。
血壓是維持血管最重要的一個生理參數,血管又是維持包括大腦、心臟、腎臟等全身臟器最重要的器官。因此,兒童在生長發育階段要保持合適的血壓,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家長應該像關心孩子的身高、體重一樣去關注他們的血壓,應至少每年一次帶孩子到專業醫療機構測量血壓,或在幾個時期(小學一入學、小學的高年級、初中入學、高中入學、高考等)重點測量。如果發現血壓偏高的,應該每年都測。
由于兒童的診斷標準和成人完全不一樣,每個年齡及性別都有相應的標準,因此最好帶孩子到專業機構測量血壓,并且做到長期監測,不要測一次就下結論。比如身高也會影響到血壓,如果短期發育特別快,長了10厘米,這時血壓也會突增,但這種變化是一過性的,不代表血壓異常。
對于兒童高血壓患兒,在平常的飲食當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限制鈉鹽攝入量。采用低鹽飲食防治高血壓病迄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是重點。每天食鹽量限制在2~2。5克(鈉攝入量2000毫克左右)。對于早期高血壓病嚴格限制食鹽是很有好處的。年輕人血壓雖正常,但直系親屬中有患原發性高血壓病的也以低鹽飲食為好。
2。 多吃含鉀高的食物。鉀可以緩沖鈉的不良影響。鉀攝入量多,可使鈉的排出增加,從而減低其升壓作用。要使鉀的攝入與鈉保持1。5∶1的比例,對降低血壓才有幫助。市場上出售的食鹽代替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鉀,但含量多少不等,采用時必須注意其說明。當前治療高血壓病常采用利尿劑,而利尿劑又有增加排鉀和保留鉀鹽的不同類別,飲食上應如何配合,要聽從醫師的具體指導。
3。 增加鈣和鎂的攝入。鈣的攝入量每天應有800~1500毫克。鎂缺乏時可引起血管痙攣。應用利尿劑治療時需補充鎂鹽,每天每公斤體重應達到8毫克。此外,還需補充鋅,每天可口服50~200毫克。經常食用海帶、紫菜等含碘多的食品對防治高血壓有益。
4。 營養合理,不可過量。體重超重可使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又可促進動脈硬化。因此血壓高的人日常飲食宜清淡、少脂肪、營養適當、熱能不可過多。身體肥胖的要注意減肥。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質。
兒童高血壓與成人高血壓不同,80%以上都是繼發性,即多由其他原發病引起,找得到高血壓的病因。輕度的兒童高血壓在相當長時間內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但會慢慢損害血管、心臟、腎臟和大腦。兒童高血壓若不治療,會發展為成人高血壓,需終身服藥來控制血壓,并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疾病。因此,建議家長定期為孩子測量血壓,如果孩子出現頭痛、頭昏、嘔吐、驚厥、發熱、浮腫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由于兒童高血壓多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因此超過九成的繼發性高血壓患兒,血壓能隨著原發病的好轉而降至正常。
(責任編輯:羅熾嫻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爺爺心律失常,能服苯巴比妥片嗎?要長
2024-10-24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能否用牛黃解毒丸?
2024-10-24服用螺內酯片血壓不穩,能否換藥?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氣血不足服用復方丹參片效果如何
2024-10-24心力衰竭能用托伐普坦片治療嗎?
2024-10-24服用復方利血平為何會致性功能減退?
2024-10-24珊瑚七十味丸對冠心病治療效果及副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