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可能造成心律不齊 防心律不齊要均衡營養
心律不齊簡單的說是指雖然心跳啟動正常,但心臟跳動的快慢出現明顯不齊整,較嚴重則可致竇性停博、竇房阻滯和心動過緩,可危及患者生命。心律失常的治療應包括發作時治療與預防發作,一旦發現病人無脈搏或血壓明顯下降,應及時請求急救。
促成心律不齊的七大威脅
1、噪音
雖然生活中大多數的噪音還并沒有強烈到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但研究表明,長時間的噪音可以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等造成不良影響,能夠導致心肌細胞自律性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的異常,從而引發心律不齊。所以,心律失常患者除了應該按時服用治療藥物外,還應該注意盡量避開生活噪音集中的場所。
2、情緒高昂
患者們要避免情緒高昂,某些激烈的場面難免會讓患者心情緊張,從而引發心律失常。所以說,一些患者還是要避免情緒高昂的,這也是心律不齊的病因。
3、睡眠不足
生活作息時間不規律,就很有可能會導致睡眠不足,甚至失眠,這都是不利于病情穩定與治療的因素,這也是重要的心律不齊的病因。
4、中暑
是指在高溫情況下,因體溫調節中樞和排汗散熱功能障礙而發生的綜合征。重癥中暑是由高熱所致的廣泛神經系統損害、酸中毒、重度脫水、低鈉血癥、低鉀血癥等引起的,可引發心律失常。早期多為竇性心動過速,晚期可表現為各種心律不齊。
5、高原病
是指登上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機體對缺氧不能適應所發生的急、慢性反應的疾病。因為高原地區大氣壓和大氣氧分壓明顯降低,引起動脈血氧分壓和氧飽和度明顯下降,機體缺氧而使心臟受損,導致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據報道其心律失常發生率可達70%-95% ,其中以竇性心動過速最為常見,其次為各型期前收縮、傳導阻滯、心動過速以及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嚴重者可致心室自主心律,甚至發生心室顫動和心臟停搏等。
6、淹溺
當人突發淡水淹溺后,低滲水進入血循環破壞大量紅細胞,導致血管內溶血,繼之高鉀血癥導致心室顫動;海水淹溺后,含大量氯化鈉、鈣和鎂鹽的高滲水進入血循環,可導致各種心動過緩、傳導阻滯和心臟驟停。同時,無論何種類型的淹溺,肺泡被大量液體充盈、喉頭或氣管反射性痙攣,都可引發嚴重缺氧,促成心律不齊的發生。
7、心臟搏動信號異常
當控制心臟搏動的電信號遇到延遲或者阻滯的時候,就會發生心律失常。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產生心臟電信號的特殊神經細胞不能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心臟電信號在心臟中不能正常傳遞。心臟的其它部位開始產生電信號、或者將來自特殊神經細胞的電信號異常傳播,都會干擾心臟的正常搏動,從而造成心律不齊。
預防心律不齊的七大措施
1、自我監測
在心律不齊不易被抓到時,病人自己最能發現問題。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癥狀,若能及時發現及時采取措施,可減少甚至避免再發心律失常。心房纖顫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稱前驅癥狀,如心悸感,摸脈有“缺脈”增多,此時心律失常的預防需要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2、心情愉快
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避免情志所害,減少發病。所以生活中應盡量樂觀豁達、怡情悅志、修身養性,讓心境保持平和。已經患病的人要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念。
3、勞逸適度
這是保證人體血脈調達、氣機通暢、五臟安和的重要條件。病情較輕的心律失常患者可適當的進行體力活動,避免高強度鍛煉和劇烈活動。病情較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或進行簡單輕微的保健運動。
4、適宜環境
適宜的生活環境可保證工作學習的正常進行,促進健康長壽。人類適宜的生活環境應有新鮮的空氣,潔凈的水源,良好的植被,充沛的陽光,室內通風良好,采光合理,物品干凈整齊。
5、合理作息
養生的基本要求是起居有常,要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只有做到生活規律,起臥有時,才能最大限度地調養神氣,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6、科學飲食
飲食應因人而宜,營養全面,五味調合。就餐也要定時、定量、衛生,少食多餐并避免過度油膩、肥甘厚昧和生冷,做到戒煙限酒。適量補充益心氣、養血、養心陰的食物,如山藥、蓮子、小米、大棗、龍眼、胡桃等。
7、合理用藥
心律失常治療中強調用藥個體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議而自行改藥、改量。這樣做是危險的。心律不齊的預防必須按要求服藥,并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有些抗心律失常藥有時能導致心律失常,所以,應盡量少用藥,做到合理配伍。
均衡營養可預防心律不齊
1、多吃魚
當向心臟流動的血液受到堵塞時,最容易引發心律不齊,這也正是導致心臟病發作的原因之一。一項動物研究實驗已經表明,日常膳食中攝入大量魚油(Ω-3脂肪酸),有助于預防可導致心臟病發作的嚴重心律不齊問題。小編建議在一星期內的1~3餐中,用鮭魚和鯖魚代替牛肉、雞肉和乳制品,可減少膳食中飽和脂肪的攝入量;同時,增加了Ω-3脂肪酸的攝入量。如果想服用一些含有魚油的補充藥物,應先向醫生咨詢具體用量。
2、多吃含鉀食品
鉀在調節心跳方面與鎂的作用一樣重要。心跳不規律、肌肉虛弱無力和思維混亂,都是人體缺乏鉀的典型癥狀。和鎂不同的是,腎臟能有效調節人體內的含鉀量,而且人體內通常也會貯存一些鉀。因此,對于腎臟功能正常、心臟健康的人來說,通常他們的血液中鉀含量比較充足,即使每天只吃1-2次水果和蔬菜,也同樣能保持體內鉀含量正常。只有當腎臟儲藏鉀的功能受到干擾時,人體才會出現鉀含量偏低的癥狀,從而導致心律不齊。
鉀的日需求量為3,500毫克。研究顯示,不同的人在鉀的日常攝入量方面,有很大差別,從1,000毫克~3,400毫克都有。醫生建議,為預防和治療心律不齊,應多吃一些富含鉀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新鮮肉類;多喝果汁也能大大增加鉀的日常攝入量。
香蕉是人們喜愛一種水果,香蕉含有極易為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同時還富含鉀。研究表明,鉀過低會導致肌肉疼痛,反應遲緩、心律不齊等,而吃幾根香蕉則可補充鉀的缺少。
3、多吃谷物類食物
一項研究已經表明,鎂用于治療某些類型的心律不齊時,能夠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研究人員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給心力衰竭患者靜脈注射大劑量鎂后,與沒有接受靜脈注射的患者相比,他們發生具有潛在致命性心室心律不齊的可能性下降了50%-76%。
男性每天應攝入329毫克鎂,而女性則是207毫克。含鎂量最豐富的食物是豆類、堅果類和未經碾磨的谷物類食物;香蕉和紫菜也是良好的食物來源;此外,含鎂豐富的食物還有小米、辣椒干、干蘑菇、冬菇、番茄、海帶、蘋果、楊桃、桂圓、花生、核桃仁、芝麻醬等。
4、營養均衡
在日常生活中,心律不齊患者要注意,要做到營養均衡,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及水果青菜,食品要多吃一點潤心肺的物質,要進補一些山藥,大棗,蓮子,百合,木耳,梨,胡蘿卜,芝麻等,利尿通便,清熱解毒。用鮭魚和鯖魚代替牛肉、雞肉和乳制品,可減少膳食中飽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加Ω-3脂肪酸的攝入,而Ω-3脂肪酸有助于預防可導致心臟病發作的嚴重心律不齊問題。健康云
5、遠離“三辣”
川菜的主要調味品是“三椒”,即“花椒、胡椒、辣椒”,過量食用這些辛辣物品會刺激心血管系統,導致短暫性血壓下降及心跳減慢,從而改變心肌細胞自律性和心肌血液供應,最終引發心律失常,對已有心律失常的人,更不利。
另外,“三椒”都是熱性食品,容易造成便秘,便秘患者在屏息排便時可能會增大心臟的負荷,影響心肌血液供應而引發嚴重的心律失常。所以,心臟病患者平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盡量減少辛辣飲食對心臟的刺激,服用能夠調節心肌細胞自律性和改善心肌血液供應的藥物。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爺爺心律失常,能服苯巴比妥片嗎?要長
2024-10-24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能否用牛黃解毒丸?
2024-10-24服用螺內酯片血壓不穩,能否換藥?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氣血不足服用復方丹參片效果如何
2024-10-24心力衰竭能用托伐普坦片治療嗎?
2024-10-24服用復方利血平為何會致性功能減退?
2024-10-24珊瑚七十味丸對冠心病治療效果及副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