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心律失常有哪些特點 如何治療小兒心律失常
小兒心律失常是比較常見的兒童疾病之一,有些患者是不需要治療的,但是有些患者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因此我們在治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發生心律失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初生時易發生心律失常,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預激癥候群等,以1歲以內嬰兒多見,隨著年齡增長,發育日臻而自行消失。
2、新生兒期竇性心律極不穩定,嬰兒期易發生陣發性心動過速。
3、小兒心律失常的發病與成人不同之處主要是心房顫動較成人顯著減少,只占0.6%,成人心房顫動僅次于室性早搏,居第二位。
4、小兒心律失常病因先天性因素占了一定比例。如三尖瓣下移易并發房性過早搏動、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大血管易位常并發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房間隔缺損常發生第Ⅰ度房室傳導阻滯及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單純心臟傳導系統發育畸形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5、如胚胎發育中,房室結區及房室束不相互連接,導致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
6、小兒心律失常中以竇性心律失常最為常見,其次為異位心律,第三是傳導阻滯。竇性心律失常中以竇性心動過速居首位,其次為竇性心律不齊,僅此兩項占心律失常心電圖的78 6%,二者多數為生理現象。小兒異位心律中以過早搏動(早搏)發病率最高,以室性最多,房性次之,結性較少見。傳導阻滯中以第Ⅰ度房室傳導阻滯占首位,右束支傳導阻滯次之。而室性過早搏動,常找不到肯定的原因。新生兒及嬰兒早期過早搏動,可隨年齡的增長而自愈。
7、小兒竇性心動過緩、游走心律失常、不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以學齡期兒童多見。
心律失常的治療有:
1、藥物治療:也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方法。一般用藥應以口服為主,在急性發作時可以進行靜脈或氣霧給藥,外用藥物的情況很少,由于心律失常的復雜性,用藥有也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屬于心律失常的治療方法。
2、祛除誘因:有些患者是因為吸煙、飲酒或飲濃茶、咖啡所致,此時就要避免這些習慣,有些患者是因為使用了某種藥物而引起的,此時就應立即停藥,從而消除這些因素造成的心律失常。這也是心律失常的治療措施。
3、治療病因:通過糾正患者的心臟病理改變、調整異常病理生理功能來達到根治的效果。這種心律失常的治療比較有效。
目前臨床應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
1、第一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又稱膜抑制劑。有膜穩定作用,能阻滯鈉通道。抑制0相去極化速率,并延緩復極過程。又根據其作用特點分為三組。Ⅰa組對0相去極化與復極過程抑制均強。Ⅰb組對0相去極化及復極的抑制作用均弱;Ⅰc組明顯抑制0相去極化,對復極的抑制作用較弱。
2、第二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即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其間接作用為β-受體阻斷作用,而直接作用系細胞膜效應。具有與第一類藥物相似的作用機理。這類藥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心得舒,心得靜。
3、第三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系指延長動作電位間期藥物,可能系通過腎上腺素能效應而起作用。具有延長動作電位間期和有效不應期的作用。其藥物有:溴芐銨、乙胺碘呋酮。
4、第四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系鈣通道阻滯劑。主要通過阻斷鈣離子內流而對慢反應心肌電活動超抑制作用。其藥物有:異搏定、硫氮艸卓酮、心可定等。
5、第五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即洋地黃類藥物,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是通過興奮迷走神經而起作用的。其代表藥物有西地蘭、毒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等。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爺爺心律失常,能服苯巴比妥片嗎?要長
2024-10-24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能否用牛黃解毒丸?
2024-10-24服用螺內酯片血壓不穩,能否換藥?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腎寶片
2024-10-24氣血不足服用復方丹參片效果如何
2024-10-24心力衰竭能用托伐普坦片治療嗎?
2024-10-24服用復方利血平為何會致性功能減退?
2024-10-24珊瑚七十味丸對冠心病治療效果及副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