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性猝死中老年人高發 預防需注意基礎疾病
心臟性猝死,這個聽起來就十分危險的名詞卻正在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無論是2012年離世的殲-15總負責人羅陽還是不久前搶救無效死亡的600斤“中國首胖”山東孫亮,都是心臟性猝死的典型案例。他們的離世也為普通人敲響了心臟性猝死的警鐘。那么什么是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該如何預防呢?帶著這些問題,家庭醫生在線有幸采訪到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羅義教授,為我們預防心臟性猝死提供指導。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廣東省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學會副主任委員羅義教授
“心臟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心臟原因引起的、不能預料的、非人為因素所致的、1小時內突然的自然死亡。”羅義教授首先為我們明確了心臟性猝死的概念。在我們的認識中,心臟性猝死似乎是心臟病患者的專利。事實上,心臟性猝死的患者確實大多有心臟病基礎,羅義教授告訴我們,心臟性猝死的案例中75%的為冠心病患者,20%的為其他心血管疾病造成,但仍有5%的心臟性猝死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因此,健康人群也應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發現心臟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中老年人是心臟性猝死高危人群 男女比例約為4:1
心臟性猝死的危險因素較多,其中年齡因素十分重要。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一般為中老年人,這也與中老年人中冠心病患者較多有一定關系。而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的發生率比女性高,男女大約比例為4:1。這也與男性會較多吸煙、飽餐、過度飲酒等因素有關。而近年來中年男性的猝死案例出現了增多的趨勢,羅義教授指出:“很多40-50歲的中年男性,由于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過度勞累,很容易出現猝死。”除此之外,羅義教授也提到了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高度興奮、極度悲傷、激烈爭吵、驚險場面以及孤獨、生活負擔過重引起的情緒壓抑都與心臟性猝死密切相關。
“盡管心臟性猝死的危害十分大,但是心臟性猝死的早期預測卻十分困難,因此心臟性猝死的預防迄今為止仍是醫學界尚未滿意解決的難題。”羅義教授在提到心臟性猝死的預防時介紹道:“但如果能認真遵循一些健康原則,還是可以有效降低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
定期體檢以便及早發現并規范化診治基礎心血管病
由于心臟性猝死中絕大部分為冠心病患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此預防心臟性猝死最需重視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基礎病。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體檢以便及早發現這些基礎病。“基礎心臟病的防治是預防猝死的根本措施之一,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疾病,及早進行治療,最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堅持規范化服藥治療,減少猝死風險。”羅義教授強調:“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是猝死的主要高危人群,對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積極治療是預防猝死的主要有效措施。”
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
中年人猝死增多的現象也與過度勞累等因素密不可分,由于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而中年人生活工作壓力普遍較大,很容易出現“過勞死”。因此羅義教授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勞逸結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工作節奏和工作時間。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可以有效緩解或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在這方面,羅義教授向我們介紹道:“對待人生應有良好的心態,一般人雖然達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應該可以做到‘成不大喜,敗不大悲’。”在飲食方面,羅義教授特別指出了在日常生活中多吃魚可以有效降低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這也跟魚肉可以抗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冠心病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警惕危險信號和預警癥狀
在日常生活當中,一些癥狀也可能會預示心臟性猝死的發生。這些預警癥狀包括胸部緊縮感、心悸、胸悶、氣短、一過性頭暈等。尤其是有心臟基礎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現了這些癥狀就更應警惕。在自我調適,讓機體得以休整和恢復后癥狀如仍不能緩解,則應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除了上述的預防措施外,對冠心病患者可進行危險評估和識別猝死高危人群,對心律失常的患者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對高危患者植入ICD(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進行射頻消融等措施也是臨床上常見的預防心臟性猝死的方法。
時值“五一”小長假來臨之際,羅義教授也提醒廣大網友,在假期中不要過度玩樂,避免熬夜、暴飲暴食、酗酒等不良的健康行為,保證有一個愉快健康的假期。
專家簡介
羅義:中共黨員,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廣州市衛生局和醫院優秀科技人才。現任大內科副主任兼心血管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國家臨床藥物試驗機構心血管專業組負責人。兼任廣州市心血管內科學會主任委員,廣東省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學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心臟重癥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藥學會心血管用藥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心血管病學會常委兼介入心臟病學組副組長,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理事。《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等國內5本醫學雜志的編委或審稿專家。1984年起參加臨床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1991年開始從事心血管介入工作。臨床經驗豐富,熟悉各種心血管病的診治,尤擅長于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診治以及冠脈介入技術和心臟起搏器植入術。主要研究方向為冠心病和心律失常。負責省市局科研基金課題10項,獲省市局科技進步獎4項,發表論文70多篇(SCI收錄4篇),參編或副主編大型醫學專著3部。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余人。周三全天出診。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夢雪 通訊員:魏星)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心肌缺血能否用通脈顆粒治療?
2024-10-24高血壓患者能否服用甲茸壯骨通痹膠囊
2024-10-24硝酸異山梨酯片能治療哪些病?
2024-10-24心絞痛能否使用復方丹參片?
2024-10-2420 歲腰硬胸痹伴頭暈目眩等癥狀是何
2024-10-24腦動脈粥樣硬化是怎樣形成的
2024-10-24血壓高有遺傳史,服藥后正常,能長期用
2024-10-24患硬化可以吃些什么食物?
2024-10-24
熱門文章
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哪些疾病會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