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久治不愈警惕甲減 血脂異常重在“調控”
前不久,一位40出頭,略顯肥胖的中年婦女前來就診。主訴乏力、水腫2個多月,伴血脂增高,在當地醫院診斷為高血脂、脂肪肝。可是治療后始終不見效,反而疲乏更甚,甚至步行也顯得十分吃力。檢查時見到患者表情淡漠,說話不多,行走疲疲沓沓,面部及下肢有些水腫。雖經當地醫院降脂、保肝、消腫等治療,但療效不顯。
患者先后多次化驗,血脂增高,這是事實。但是這位患者還有其他一些癥狀、體征,如虛腫、乏力、表情淡漠、食量減少、月經稀少、舌質淡胖、心跳減慢。
如果夏天早晨起床時還有怕冷現象,這就不能單用高血脂來解釋。有文獻記載,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除可出現水腫、畏寒、心跳慢、乏力等癥狀之外,還可發生高血脂的現象。于是我們診斷患者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可能,就做了常規的放射性核素T3(血清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4(血清甲狀腺素)、TCH(血清促甲狀腺素)的測定。結果T3、T4低于正常值。而TSH測定值117mμ/L,大大地高于正常值。結合臨床患者具有種種代謝低下的癥狀、體征,最后確診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經用甲狀腺素等藥物治療后,虛腫、乏力、畏寒等癥狀、體征明顯好轉,血脂逐步下降。
本例誤診原因,主要是醫生只根據第一道檢查結果“對號入座”,見到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就診斷為高血指,而沒有與臨床癥狀、體征有機地結合起來分析。事實上,有不少疾病都可以產生脂肪代謝紊亂而發生高血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就是其中之一。醫生對各種實驗檢查必須有機地與臨床結合,進行整體分析,方不致發生誤診。
血脂異常重在“調控”!
血脂異常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且可調控的危險因素之一,目前中國血脂異常患者高達1.6億,然而,大多數國人對血脂異常的危險卻認識不足。據調查,目前中國血脂異常患者高達1.6億,成人患病率為18.6%。而血脂異常的最主要人群是中老年人。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對血脂異常的危險認識不足,再加上血脂異常本身并無任何明顯癥狀,因此,有些人不能盡早發現血脂異常或發現后不以為然,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為今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治療血脂異常呢?中西醫各有什么方法呢?王主任將為讀者詳細講解。
血脂異常通常指血漿中膽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稱高脂血癥。血脂異常的治療可以分三部分:
改變生活方式是首選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飲食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礎措施,無論是否進行藥物調脂治療都必須堅持改變生活方式,恰當的生活方式改變對多數血脂異常者能起到與降脂藥相似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減少心血管事件。生活方式改變均應作為所有血脂異常患者的首選治療措施。改變生活方式著重要注意調節體重也就是說要保持理想的體重或預防體重增加。其次要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
高脂血癥與飲食的關系最為密切,人體脂肪的積聚和部分類脂的來源主要來自飲食。因此控制飲食對高脂血癥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控制飲食應提倡清淡食譜,但不宜長期吃素,否則,膽固醇增高。主食應以谷類為主,粗糧與細糧搭配。多吃豆類食品,堅持以植物油為主,保證每天攝入的新鮮水果及蔬菜達400克以上,適量飲酒等。同時提倡適量飲茶,它的好處是飲茶能消除油膩飲食而減肥。生活中能降脂的食品主要有大豆制品、大蒜、洋蔥、黑木耳、海帶、玉米、杏仁、涼拌芹菜等。
西藥見效快副作用大
西藥的降血脂藥目前臨床上有六大類:他汀類、貝特類、煙酸、膽酸螯合劑、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其他調脂藥。王連志分別為讀者介紹他們的治療及注意事項:
他汀類藥物能顯著減低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對輕、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癥也有一定的療效。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雖與藥物劑量有相關性,但不呈直線關系。當他汀類藥物的劑量增大一倍時,其降低膽固醇的幅度僅增加5%。此類藥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肝臟轉氨酶升高和肌病的發生。因此服他汀類藥物要定期檢查肝功能。
貝特類藥物能降低血漿甘油三酯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其適應證為高甘油三酯血癥或以甘油三酯升高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代表要有非諾貝特(立平脂)、吉非貝齊(康利脂)。此類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為消化道癥狀,偶爾可引起肌病應注意。
煙酸屬B族維生素,有明顯的降脂作用。其適應證為高甘油三酯血癥或以甘油三酯升高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煙酸的常見不良反應有顏面潮紅、高血糖、高尿酸、上消化道不適等。這類藥物的絕對禁忌證為慢性肝病和嚴重痛風;相對禁忌證為潰瘍病、肝毒性和高尿酸血癥。
膽酸鰲合劑又稱膽酸隔置劑。該類藥物能阻止膽酸或膽固醇從腸道吸收,促進膽酸或膽固醇隨糞便排出,引起肝細胞內游離膽固醇含量減少。故僅適應單純高膽固醇血癥。
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代表藥物是依折麥布,其口服后被迅速吸收,有效地抑制膽固醇和植物固醇的吸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頭痛和惡心。
應注意其他降血脂藥如魚油制劑為ω-3脂肪酸有輕微的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普羅布考主要應用于高膽固醇血癥。
為了提高血脂達標率,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不同類別調脂藥的聯合應用是一條合理的途徑。由于他汀類藥物作用肯定、副作用少、可降低總死亡率以及由降脂作用外的多效應作用,聯合降脂方案多由他汀類藥物與另一種降脂藥組成。同時降脂藥的治療需要個體化,治療期間必須監測安全性。當患者出現于藥物治療相關的癥狀、肝酶(AST/ALT)超過3倍正常上限或CK升高超過5倍正常上限應停藥,停藥后仍需每周復查肝功能和CK,直至恢復正常。
中藥見效慢副作用小
中藥的降脂作用雖沒有西藥效果明顯,但它可以長期服用且副作用少,深受老百姓的偏愛,這主要包括澤瀉、蒲黃、紅花、銀杏葉、山楂、決明子、首烏、虎杖、柴胡、大黃、姜黃、靈芝、黃精、絞股藍、杜仲等,這些中藥大部分以降低膽固醇為主,并且以單味藥使用即可。
(責任編輯:尹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鄰居患幽門螺桿菌送來燉雞塊,能吃嗎?
2024-10-24上午服過中藥,現能吃非洛地平緩釋片和
2024-10-24吃大豆卵磷脂后月經推遲 15 天未孕
2024-10-24肺動脈高壓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4丹參片有何作用,能治主動脈硬化和心絞
2024-10-24洋地黃中毒所致心律失常能用門冬氨酸鉀
2024-10-24復方丹參片主要用于哪些病癥的治療
2024-10-24奶奶心絞痛發作時痛得沒氣,能立刻緩解
2024-10-24
熱門文章
房顫治療新進展,從藥物到手術全解析
2024-10-28TIMI分級標準:評估心梗患者血管灌注的關鍵指標
2024-10-17鍛煉血管的簡單方法有這些
2024-10-16喝紅酒能軟化血管嗎?解讀紅酒與血管健康的關系
2024-10-16血脂檢查,低密度脂蛋白多少算超標
2024-10-16膽固醇高吃什么好?這些食物幫你科學降脂
2024-10-15降壓藥的價格和藥效有很大關系嗎?
2024-10-15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預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