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學生害怕開學 如何避免“假期綜合癥”?
馬上要開學了,終于可以把“小神獸”送進校門,家長都很興奮,然而一些孩子在復學之前出現了焦慮、焦躁等情緒,對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專家范長河建議,孩子可以跟家長和老師聊聊自己的學習計劃,探討如何高效應對之后的學習生活,幫助他們建立“心理緩沖期”,消減煩躁與緊張感。
馬上大考 初三學生焦慮睡不著
15歲的小陳今年要參加中考,本來正處于緊張備考的狀態,卻因為疫情打亂了原來的學習節奏,假期期間顯得驚慌失措。想到自己的前途可能因此而改寫,小陳愈發焦慮,整天坐立不安,焦躁難耐,生活作息紊亂。家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帶著孩子來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理精神科就診。心理精神科主任、主任醫師范長河接診了小陳。焦慮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到似乎將要發生某種不利情況而又難以應付的不愉快情緒體驗。
結合小陳病史、精神檢查及輔助檢查結果,小陳被診斷為:焦慮狀態。通過予以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如VR放松訓練、經顱磁刺激、生物反饋,心理治療等綜合治療后,小陳治愈出院,積極準備復學。
“經過一個超長假期,部分學生在面臨復學之時會出現一些應激反應。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可以充分調動身體各臟器的技能,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如持續的感到緊張不安,或無現實依據的預感到災難、威脅或大禍臨頭感,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及時疏導,必要時到醫院心理科就診。”范長河主任表示。
隨著復學時間的臨近,學生心態一定會有所波動,有的難免還會產生焦慮煩躁情緒,為此,范長河為學生、家長和學校也提供了一些建議。
學生:適度的焦慮可增強學習動力
在范長河看來,罕見的超長假期過后,復學讓學生焦慮,而一旦走進學校大門,走進教室,又可能會讓學生產生不適應。因為居家這段時間里,學習時間相對靈活,氛圍也比較自由,自主性更加強,復學就意味著改變,改變會帶來焦慮。
“這個時候,學生要放平心態,做好返校學習的思想準備,有焦慮不是壞事,相反,適度的焦慮可增強學習動力,根據自己的實際,重新確立新的目標,以嶄新的姿態,飽滿的精神去應對嶄新的挑戰。”范長河說。
范長河還建議,趁開學前這段時間,學生可以跟家長和老師聊聊自己的學習計劃,探討如何高效應對之后的學習生活。閑暇之余,聽聽輕松舒緩的音樂,或者走出家門打打球,跑跑步,運動可以產生內啡肽,會使心情愉悅,有效疏解不良情緒。
家長:正確識別孩子的心理狀態
對于家長來說,首先要支持、鼓勵、協助孩子盡早適應新學期。長期“宅”在家里,空間相對狹窄,生活方式單調,與同齡人交流少,家庭矛盾容易被放大甚至激化,孩子出現情緒失衡,這是常見的心理反應,家長不必為此過于緊張。
其次,幫助孩子恢復良好的作息習慣,把慵懶的心收回來,調整生物鐘,保持和以往上學時一樣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走進新學期。
“家長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心理氛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建立返校復學的理性認知,鼓勵孩子與老師和同學們加強聯絡,增進與學校的心理聯結。”范長河表示。
學校:為學生營造安全感環境
老師在做好復課教學準備的同時,也應調整自己的狀態。這次史無前例的“超長假”,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以及心理發生變化,老師要正面面對、平和對待,予以足夠的支持、理解,包容和接納孩子,相信孩子很快可以改善。
復課回校后,老師不宜急于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應給學生一些時間來適應,可以實施個性化教學,統籌安排階梯式教學計劃,使課堂教學與“停課不停學”期間的居家學習有效銜接,逐步回歸到以往在校學習的狀態。
學校要加強宣傳教育,對疫情相關的知識進行宣傳普及,讓學生正確認知病毒,增強理性對待疫情的能力。營造具有心理安全感的課堂環境,外在環境恢復正常狀態,有利于增加心理安全感。鼓勵學生多多運動,運動是對抗負面情緒最理想的方式之一,運動讓人身體放松,心情愉悅。
“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重要的是要遵循心理基本規律,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愛的氛圍,倡導心理成長的重要性。心理的成長是精神世界永恒的主題,抗擊“心理”疫情同樣不容忽視。”范長河表示。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湯秀媚 通訊員:薛冰妮 高龍 朱健)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