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心理”是什么?如何不成為一個“巨嬰”
在醫學上“巨嬰心理”屬于心理疾病, 一般這種疾病主要是由于在幼年時候心理缺陷且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指導。“巨嬰心理”包括很多種可怕的心理特征。一旦患上巨嬰心理,一般很難從自我的心理世界里走出來。這種從小就養成的心理病癥,很可能需要一輩子來償還。巨嬰心理有兩種最令人可怕的特質:自我認可的極度自戀和過度偏激人格分裂。
自我認可的極度自戀是巨嬰心理的一種具有殺傷力的病癥,它會使人過于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認為全世界所有人全是自己的附屬品,這種人完全不知道平等是什么,他們并不認為出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或生命體屬于人類或者生靈,一般都是在嬰兒時期,當嬰兒對世界沒有任何認知時,卻受到了來自家長或者親人的不正當的引導,而導致此種心理的產生。自我意識太過于強大,占據了整個內心,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自私心理了,根據科學依據,將其稱之為“自我中心化”。
過度偏激人格分裂是巨嬰心理的一種具有兩種內心狀態即強大和脆弱的病癥,就是因為內心的脆弱才會新生強大,此類人完全不能接受被人對他的批評與不贊同,也承受不起任何挫折和質疑,一旦激起那顆脆弱的心,強大的那顆心則會毫無保留毫無顧忌進行反抗,無論是否會傷及他人,他們一般滿足于自己的完美世界里,對于現實的殘酷毫不在意也毫無所知。
如何不成為一個“巨嬰”?
著名記者兼主持人柴靜曾采訪一些抑郁癥的孩子,才得知大多數孩子都是因為父母的過于冷漠和嚴格。其實巨嬰心理也是一樣的,在孩子嬰兒時期甚至孩童時期,父母的溺愛、錯誤的引導和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使得一個完整的孩子成為了一個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所以要解決問題還要從根源開始。
父母不可能終身都陪在孩子身邊,把孩子的生活照顧得服服帖帖,總有一天要自己去面對這個社會,所以父母在任何方面都不應該過分管束孩子,要讓其有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樣內心才不會受到束縛,長大之后也能自己獨立面對任何困難;孩子本身也應該懂得多和父母溝通,盡早的學會獨立。
巴菲特曾這樣對他的孩子說:“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就是做他自己。”因此,不僅父母應該放手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更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懷著憧憬和希望十分熱情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做最好的不負青春時光的自己。
(責任編輯:鐘吉怡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