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癥的原因有哪些 社交恐懼癥怎么調理呢
恐怖癥的核心癥狀是恐懼緊張,并因恐怖引起嚴重焦慮甚至達到驚恐的程度。因恐怖對象的不同可分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社交恐懼癥。
隨著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日益密切,社交活動成為了一種很常需要面對的事物。但是,很多人在面對與人交往的時候卻會出現,緊張不安和面紅耳赤等表現。這就是社交恐懼癥,那么,常見的社交恐懼癥的原因有哪些呢?
1、生理原因
2000年在上海召開了有關社交恐懼癥的研討會,主講人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先生說,社交恐懼癥的發病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息。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2、心理原因
社交恐懼癥患者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
3、家庭原因
從小性格受到壓抑,或者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遷過于頻繁;
4、社會原因
本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與人交往時受到的挫折居多。
5、思維方式
性格其實就是人自身思維方式的一種外在體現,不正確的思維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懼癥。比如過分的完美主義者受到打擊后帶來的過分自身反省,每個社交恐懼癥患者都應該對“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了解。
6、性格原因
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會看出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回避社會。不愿意和人交往。
社交恐懼癥患者究竟該怎樣調理
眾所周知,社交恐懼癥患者選擇宅在家里,逃避社交場合,并不能從實際上去解決根本的問題。專家建議,社交恐懼癥治療最好采用中藥配合心理治療的措施。那么,中醫治療社交恐懼癥靠譜嗎?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社交恐懼癥又叫社交焦慮失協癥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社交恐懼癥不只停留于內心活動,還表現為對即將面臨的場所及人物的恐懼害怕,伴有煩躁、壓抑、愁苦,還常外顯為行為。如果一個人久陷自卑自責的情緒而不能自拔,內心便常常會被不安、恐懼、煩惱等情緒所累,行為上就會出現退避、消沉、冷漠等情況,回避與人的交往,害怕人多的場合,久而久之,便會導致精神萎靡,形成社交焦慮失協癥。
專家表示,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后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這些對于癥狀的恢復均有很好的幫助。
社交焦慮失協癥臨床癥狀的表現往往錯綜復雜,千變萬化,不易捉摸,治療時應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長,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主要癥狀,或主要癥候群,進行對癥治療。總之,中醫對恐懼癥講究的是辨證施治,患者可根據可以的恐懼類型和癥狀表現才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堅持服用靜神定恐劑,定能早日擺脫恐懼癥的“魔咒”。
(責任編輯:張嘉琳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