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心理因素易致自殺 怎樣預防自殺行為?
面對社會的發生和越來越大的社會競爭,很多人都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如感情、家庭、經濟、人際等等。這導致了很多人都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也導致了自殺行為的不斷發生,那么應該如何去預防自殺行為的發生呢?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答吧。
自殺在瞬間產生基礎卻在長期積累
據有關資料統計表明,我國平均每年自殺死亡人數為28.7萬人。在抑郁癥患者中,5成以上在春季有自殺傾向。
據介紹說,自殺行為發生是在瞬間,但其行為產生的基礎往往是長期積累而成的。面對同樣的挫折、困難,有人能應付自如,有人卻走上自殺道路,這與個人的心理素質特別是挫折承受能力密切相關。
青少年和婦女是高危人群
專家還表示,兩類人群是自殺的高危人群:一類是應對挫折的“心理抗壓能力”較低的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尚不成熟,對于各類挑戰和壓力還不能充分適應,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擾;第二類是處于更年期的婦女,由于內分泌系統的改變導致焦慮、抑郁等不舒服的身體反應。
據介紹,自殺的主要內在因素有生理因素、遺傳因素和精神疾病因素。
首先是生理因素。絕大多數大學生正處于生物醫學所劃定的“青春期危機”時期,各種激素大量分泌,對心理狀態也產生巨大影響。導致心理不平衡、沖動性高亢,容易發生自殺行為。其次,是遺傳因素。人體大腦中的血管緊張素不足,則自制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偏激行為。而血管緊張素是由某種基因直接產生的。第三,是精神疾病因素,和自殺最直接的精神疾病就是抑郁癥和精神分裂。
從現實情況分析,自殺起碼有如下一些心理因素:
1、厭世感
懷才不通,忍辱負重,屈服于外界壓力,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又無力抗爭,自感“低人一等”,失去學習成生活樂趣,把自己看成“多余的人”,為度日如年而自殺。
2、極樂感
擇偶受干擾,不能愛自己所愛,或婚后婚煙不美滿,或第三者涉足家庭,為與第三者共同實現“生不能成夫妻,死同穴”的“極樂世界”而自殺。
3、罪孽感
平時作惡多端,橫行鄉里,罪行累累,深知法網恢恢,罪責難逃。為了逃脫懲罰畏罪而自殺。
4、沖動感
在家庭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叔伯之間,或在工作單位同志之間和社會的鄰里之間,由于爭吵怒氣難消,尤其自感“吃虧”,“氣不過”,由于一時感情沖動喪失理智而自殺。
5、失落感
自尊心人人皆有,尤其對于一向“廣播有聲,報紙有名”的名人,倘若屢遭挫折,名落孫山,容易自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極端的自尊心也可能驅使他自殺。
6、從眾感
一些平日稱兄道弟,講“江湖義氣”的青少年團伙,一旦為者產生邪念,其他成員極易言聽計從,盲目從眾而自殺。
為了預防青少年自殺,要注意的以下幾點:
重視家庭的健全。國外研究資料表明,家庭有時是罪魁禍首同時又是犧牲品,大約百分之五十的自殺是因為家庭破裂。即使是完整無缺的家庭,當生活變得雜亂無章的缺乏交流時,它應有的功能也將消失殆盡,同時父母有自殺行為,子女自殺的可能性也大增加。事實上,體驗過家庭成員自殺行為的青少年,其自殺的可能性將是同齡人的九倍。
教師應具有發現青少年異常行為的敏感性。根據眾家之言,能首先發現青少年有異常行為的往往是教師因為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過程中,教師不僅有識別不良行為的能力,并且有中斷這種行為的絕好機會。
建立咨詢協作小組,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有條件的話,以社區為單位或以每一個居住區組成一支由校長、任課教師、心理學家、醫務售貨員以及社會工作者組成的咨詢協作小組。負責對有麻煩的青少年進行心理疏導,以維護和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把自殺意念防患于未然。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全身骨掃描對診斷甲狀腺癌有何作用?
2024-09-26什么是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醫院是否都有核醫學科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有哪些癥狀表現
2024-09-2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4-09-26如何有效治療內照射放射病
2024-09-26內照射放射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09-26患上內照射放射病應如何處理
2024-09-26
熱門文章
強迫癥是怎么回事?治療方法有哪些?
2024-10-30多夢嗜睡需重視,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
2024-10-23什么是偏執狂?
2024-10-12連續用電腦超3小時 可能增加患狂躁癥風險
2024-10-11如何預防分離性遺忘?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024-10-10精神緊張怎么辦?專業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09為什么晚上會難過?科學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09-24訓練專注力的方法有什么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