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快壓力大可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飲食與糖尿病的關系十分密切,隨著飲食不節制導致肥胖增加,過去通常認為,肥胖導致的胰島素抵抗,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在社會發展、環境污染及生活習慣的變化、飲食習慣變化等綜合因素影響下,影響胰島素分泌的因素越來越多,從而促使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
一、男性雄激素含量低或增糖尿病風險
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糖尿病》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對一些實驗鼠進行了處理,使雄性激素難以發揮作用,結果它們很快就表現出了胰島素耐受癥狀。胰島素可以促進身體分解吸收血液中的糖分,胰島素耐受就是它難以發揮正常功能,是許多人患上糖尿病的原因。
研究人員因此認為,男性體內雄性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導致糖尿病的風險因素。進行這一研究的克里·麥金尼斯說,人們通常知道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但從本次研究結果看,無論體重多少,雄性激素含量低都會導致糖尿病風險上升。
二、加工食品、塑料包裝食品,風險特別高
2011ADA班延獎(糖尿病業界的諾貝爾獎)得主、波士頓大學Barbara.E.Corkey博士的研究,其研究稱,除了飲食與運動和糖尿病的高發有關系,如果家中總是開空調使環境處于恒溫狀態、早上清醒的時間沒有規律、餐具及裝食品的容器總是用塑料制品,都可能影響胰島素分泌,導致糖尿病。
據悉,如今深加工、細加工的人工食品越來越多,還有用人工飼料和添加劑喂養的肉牛、肉羊、催生的蔬菜水果等,其營養成分與人體并不相配,食品中的甜味劑也可刺激基礎胰島素分泌,這些都會引起人體代謝的紊亂。即便是裝食品的塑料容器、塑料包裝也可能由于釋放某種物質(如多溴聯苯醚)而引起代謝紊亂。此外,以車代步運動少,忙于工作日夜顛倒,這都可能導致胰島素分泌失調,使現代人患糖尿病幾率增加。
三、吃飯過快增加糖尿病風險
據英國《每日郵報》最新報道,日本研究通過對照不同飲食方式,發現吃東西太快最容易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日本科學家在考慮體重、性別、年齡、家族糖尿病史、煙酒攝取量、血壓和膽固醇等因素的同時,對比了愛吃點心或半夜吃東西等不良飲食習慣,發現吃東西太快是最容易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的壞習慣,這類人發展為糖尿病前期的風險是健康人的兩倍。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值高于正常值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程度的一個“中間狀態”,患者一旦出現此種情況,就成為了“糖尿病后備軍”。近些年,各國調查發現,“糖尿病后備軍”規模日漸龐大,幾乎是已確診糖尿病患者的2—3倍。如果不采取防范措施,超過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在3年內會發展成2型糖尿病,40%—50%的患者在10年內可能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
(責任編輯:嚴毓芳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狀腺結節能否使用散結靈膠囊?
2024-10-27長期服左甲狀腺素鈉片,血糖異常是糖尿
2024-10-27血糖 101 能服用降糖藥嗎?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甲亢的好醫院
2024-10-27市中區治療甲狀腺結節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小孩預測身高 1.45 米,醫院建議
2024-10-27朋友推薦的藥品不知對我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7產后想盡快減重恢復身材可以嗎?
2024-10-27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