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藥服用別太隨意 與7類藥物不宜同服
降糖藥是我們治療糖尿病的不可缺少的一種東西,那么,降糖藥應該如何服用呢?
服用降糖藥別太隨意
一些患者服用降糖藥很隨意,有的想什么時候服就什么時候服,有的覺得漏服一兩次降糖藥沒關系,還有些患者漏服藥物后,想當然地補服或加服。實際上,目前運用于臨床的口服降糖藥有多種,其服藥時間、漏服藥物后的處理方法都不同,治療方案一旦經醫生擬定后,就應長期嚴格堅持。
因為每種藥物的作用機理和作用環節不同,有著不同的服用時間。在常用的降糖藥中,需在飯前服用的藥物有磺脲類藥物(如達美康等);需與第一口飯同時服用的藥物為α-糖苷酶類;為克服胃腸道反應,雙胍類藥物可在進餐時或飯后服用。否則,一方面達不到應有的降糖效果;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低血糖的發生。
另外,如果偶爾漏服藥物,應該考慮當時的具體情況,再酌情處理,一般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所服降糖藥的類型,二是發現漏服的時間。例如,本應餐前服用的磺脲類藥物,吃完飯才想起來藥還沒吃,此時可以抓緊補服,也可臨時改服快速起效的降糖藥;但如果已到了快吃下頓飯的時候才想起來,這時肚子已空,如果補服或者和下頓飯前的藥物一起服用,有可能由于藥物作用太強而引起低血糖。對于這種情況,輕度和中度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改用長效的口服降糖藥,如達美康緩釋片等。
對于經常漏服降糖藥的患者,建議服用緩釋劑,這類藥物一天只需要服一次,容易操作,有助于患者長期服用,而且降糖作用較平穩,還可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如何安全服用降糖藥?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代謝障礙性疾病。一旦確診,必須長期積極治療,大多數患者需終生服藥。如何合理、安全地應用降糖藥物?
1、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從單一、小劑量用藥開始,逐漸加大到最高劑量。不宜初次用藥便采用常規劑量,以防引起嚴重低血糖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2、肝腎功能不全、白細胞減少者,應慎用磺酰脲類降糖藥。服用降糖藥期間,有條件者應定期監測血糖。雙胍類降糖藥(如二甲雙胍)能促進血糖“無氧糖酵解”而產生較多的乳酸,導致“乳酸性酸中毒”,故心肺腎功能不全者、酸中毒者及嚴重感染者禁用。大多數降糖藥由腎臟排泄,故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糖腎平是惟一不經腎臟排泄的降糖藥,其代謝產物經由膽道系統隨糞便排出體外,尤適于腎功能減退的老年患者。
3、長期服用某一種降糖藥后可漸見無效,即形成“耐藥性”;應及時指導患者更換另一類制劑,或同時使用兩種不同作用的制劑。
4、降糖藥有幾大分類,各種藥物的作用機理不同,用藥時間也不相同,有空腹、飯前、餐中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給藥時間,以提高降糖藥的療效。因、餐后、睡前等多種,不可混淆。如磺酰脲類降糖藥格列本脲應予飯前30分鐘服用,此時降血糖效果最佳。
5、盡量不用長效制劑。因其作用時間過長,不易控制,容易致血糖波動,部分患者用藥后還可能出現煩燥、心慌、頭暈、手抖、饑餓感和多汗等低血糖反應。所以,應引起重視。
6、在嚴格控制飲食的情況下,如果口服降糖藥劑量足夠,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療效不明顯者,可改用胰島素治療。雙胍類降糖藥能促進血糖“無氧糖酵解”而產生較多的乳酸,導致“乳酸性酸中毒”,故心肺腎功能不全者、酸中毒者及嚴重感染者禁用。
7種藥不宜同時服用
糖尿病患者需長期服用降糖藥,但降糖藥與某些藥物同服,很可能減弱或增強降糖藥的藥效,造成血糖不穩定,所以應謹慎使用。不能與降糖藥同時使用的藥物主要有七類:
抗生素:如四環素、土霉素、慶大霉素等,這些藥物與苯乙雙胍(降糖靈)同時服用,可使患者的器官、組織和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分解和利用,產生較多的乳酸,使病人發生乳酸性酸中毒。
利尿藥: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等,都能抑制胰島素β細胞分泌胰島素,使甲苯磺丁脲無法發揮降糖作用,導致血糖升高,少數病人甚至會發生糖尿病性昏迷。
胃腸解痙藥:如顛茄、阿托品、丙胺太林(普魯本辛)等,這些藥物都是同一類抗膽堿藥物,且具有阻斷膽堿能受體、減少胰島素細胞分泌胰島素的作用,故能減弱磺脲類降糖藥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使老年糖尿病的血糖遲遲不能下降。
抗結核藥:如異煙肼、利富平、吡嗪酰胺等這幾種藥物都能使肝臟分泌較多的酶,導致甲苯磺丁脲代謝加速,排泄增加。因此,降糖藥與抗結核藥同用時,不但不能降低血糖,還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抗凝血藥:如雙香豆素、華法林可延長甲苯磺丁脲的半衰期,并抑止其代謝,導致患者出現高血糖癥。
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中的糖皮質激素,如醋酸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尼松(強的松)和地塞米松等。這些藥物雖能增強肝糖元的合成,但也會大大減少器官、組織和細胞對葡萄糖的分解利用,結果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
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這三種藥都能增加肝糖元的分解,可使患者血糖升高而減弱降糖藥的作用。
(責任編輯:徐穎欣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月經期太長是否意味著進入更年期
2024-10-21寶寶體重算輕嗎如何判斷
2024-10-21小孩通常在幾歲開始發育
2024-10-21骨堿性磷酸酶和鋅過高意味著缺鈣嗎?
2024-10-213 個月寶寶體重未增加是什么原因
2024-10-21甲狀腺相關疾病有哪些
2024-10-21小孩子多汗究竟是不是患病的表現
2024-10-21全身不適,又癢又痛一月余,喉頭水腫,
2024-10-21
熱門文章
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糖尿病就醫攻略:科室選擇不再難
2024-10-23糖尿病忌口的食物一覽表
2024-10-22糖尿病iv期是第幾期?詳解糖尿病分期與病情管理
2024-10-22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飲食食譜:科學飲食,穩控血糖
2024-10-22糖尿病腳腫:成因、風險與治療護理全解析
2024-10-21糖尿病腳腫了是什么原因
2024-10-21糖尿病幾型嚴重?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