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間服用降糖藥效果也不一樣 8點需注意
降糖藥的降糖效果,除與藥物本身的作用有關外,還與服藥劑量和服藥時間有一定關系。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降糖藥的服用禁忌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
不同時間服藥降糖效果也不一樣
凌晨服藥目的是降低空腹高血糖。有些病人,睡前至凌晨三四點鐘血糖控制較好,自4點后血糖升高,到六七點時進入高峰,血糖可達10毫摩爾/升左右,稱“黎明現象”。此時的高血糖顯然與晚餐進食過多或降糖藥用量不足無關,而與機體在午夜分泌較多的生長激素和皮質醇有關。睡前用胰島素過量,也可引起凌晨高血糖,稱“蘇木杰效應”。鑒別的方法是凌晨3點測一次血糖,低于4毫摩爾/升為胰島素過量,高于4毫摩爾/升為黎明現象。黎明現象的預防可以服用賽庚定4—8毫克,或東莨菪堿5毫克,或芬氟拉明20毫克,睡前服1次。同時,早餐前降糖藥提前在6點服,早餐也隨之提前到6點半到7點之間。
餐前半小時服用目的是將降糖藥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時間,與餐后血糖升高的時間同步,從而使降糖藥發揮較大效果。需餐前服用的中短效磺脲類降糖藥有格列喹酮、美比達、迪沙片、格列本脲、消渴丸等。植物胰島素(苦瓜多肽、月見草種子等)也需要在餐前30分鐘服用。長效的格列美脲、瑞易寧等可隨意。有的說明書中說格列本脲可飯后服,這是錯誤的,經研究,格列本脲飯前吃1片等于飯后吃3片的療效。
餐時服藥諾和龍、優泌樂是刺激胰島素分泌的降糖藥。胰島素分泌時間與血糖升高時間同步,故不用提前,在進餐時服用即可,此藥義稱餐時降糖藥。服藥必吃飯,若服藥后不吃飯,易發生低血糖。阿卡波糖、倍欣屬糖苷酶抑制劑,可延緩淀粉分解為葡萄糖,并使葡萄糖吸收減慢,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應餐時服用。若不進食,則無降糖作用。
餐中服藥目的是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二甲雙胍、迪化糖錠、格華止、美迪康服用后可引起惡心、嘔吐、厭食、脹氣等癥狀,若在餐中或餐后服可減輕副作用。
餐后服藥也是為了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只是不如餐中服藥效果好,但是方便。凡是不受進食影響療效的藥物均可餐后服,如胰島素增敏藥文迪雅、艾丁、瑞彤和雙胍類藥等。
服用降糖藥要注意什么?
1、對藥物的“副作用”的認識
藥物說明書上“藥物副作用”一欄中會寫出許許多多的副作用,這是實事求是的作法,告訴大家要細心觀察,有問題及早找醫生診治。但某個藥物的副作用是在極少數人中出現,癥狀很輕,對身體影響不大,才能批準在醫療市場上市。所以,盡管說明書上寫著很多的副作用,大可不必擔心,而那些標榜“無副作用”的藥物,反倒不可相信。
2、熟悉藥物名稱
每種藥至少有兩個名字,藥名和商品名,有的還有一個化學名。藥名只有一個,是世界統一的,但不同廠家生產同一種藥可起不同的商品名。
3、用降糖藥要了解藥物禁忌
如果排泄某種藥物的臟器有障礙,這種藥就不能用,否則會引起藥物在體內的蓄積,降糖藥蓄積可以造成低血糖,腎功能不全者用苯乙雙胍(降糖靈)產生的乳酸排不出去會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所以,當第一次看病的時候,首先要檢查腎功能和肝功能,保證用藥的安全。
4、進食量準確
生活有規律是調整降糖藥的前提。沒有患糖尿病的人,自身分泌的胰島素可以隨著進食量的大小引起血糖的高低來分泌,使血糖在正常范圍內波動,糖尿病患者則不行。外源注射胰島素的劑量和口服降糖藥的劑量是在科學飲食、運動和正常的生活工作的基礎上摸索出來的,摸索出來的降糖藥劑量不會隨著血糖波動而變化,所以進食量準確,生活有規律是調整降糖藥的前提。
5、不吃飯不用降糖藥
有人因某些原因吃不下飯或不吃飯,總認為藥是治病的不能不吃,但如果吃了降糖藥不吃飯或吃的量不夠,易發生低血糖,所以當主食吃的量不夠應減少降糖藥的劑量,主食的量恢復以后再恢復原降糖藥的劑量。
6、降糖藥應從小劑量開始使用
任何降糖藥的使用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第一次為“投石問路”,經過一段時間藥物的積累作用達到最終穩定結果后,根據血糖監測的情況進行調整,逐漸增加藥物劑量,直至把血糖控制到理想程度。此時的藥物劑量可在一段長時間內不再改變,血糖偶爾高不要輕易增加降糖藥的劑量,要尋找原因,針對原因解決問題。
7、調整口服降糖藥的周期
任何藥物都有它的作用高峰時間和作用消失時間,我們把藥物作用減少到一半的時間叫做“半衰期”,5個半衰期后可認為藥物基本排出體外,長期用藥,還有藥物的積累效應。臨床上發現,用口服降糖藥或調整口服降糖藥,第一周血糖變化不明顯,第二周逐漸下降,第三周末血糖降到一定程度不再下降,可認為是該藥量的最終結果,故調整口服降糖藥需每3-4周調一次。
8、有依據的調整降糖藥物使用
血糖未控制好的原因很復雜,包括吃飯的時間、攝入量、食物種類,進餐次數,運動的時間、方式、程度、降糖藥的種類,聯合用藥的搭配、藥物劑量、近期的特殊情況是否對血糖有影響等多種因素。要把具體問題找出來才能提出正確的治療方案。糖尿病監測記錄做的越詳細就越能體現疾病的真實狀況,治療才能有的放矢,只偶爾做做監測或不做監測是對自己不負責任,認真科學地對待疾病,才是對自己負責。
(責任編輯:鄧瑩瑩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鳥氨酸氨甲酰轉移酶缺乏癥有哪些癥狀
2024-10-21懷孕三個半月發育遲緩是何原因
2024-10-21嬰兒飲食如何影響其發育?
2024-10-21葡萄糖酸鈣與五維葡鈣哪種補鈣效果更佳
2024-10-21男童正常發育的時間范圍是怎樣的
2024-10-21將近 20 歲胸部發育不完全是何原因
2024-10-21寶寶肌肉松弛且體重身高不增長是何因
2024-10-21孩子變聲后生長發育是否真的遲緩?
2024-10-21
熱門文章
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糖尿病就醫攻略:科室選擇不再難
2024-10-23糖尿病忌口的食物一覽表
2024-10-22糖尿病iv期是第幾期?詳解糖尿病分期與病情管理
2024-10-22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飲食食譜:科學飲食,穩控血糖
2024-10-22糖尿病腳腫:成因、風險與治療護理全解析
2024-10-21糖尿病腳腫了是什么原因
2024-10-21糖尿病幾型嚴重?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