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雙胍抗腫瘤的作用
二甲雙胍抗腫瘤作用:缺乏力證、有待探索
增齡是腫瘤患病風險和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使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通常較年輕、病程短且合并癥少見,可能會對該藥腫瘤防治作用產生影響。當前斷言二甲雙胍能預防2型糖尿病患者腫瘤發生和死亡還缺乏有力證據,尚待設計嚴謹的前瞻性研究加以明確。
增齡:腫瘤患病風險及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雖然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糖尿病與腫瘤患病率和死亡率相關,橫斷面及回顧性研究也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可降低腫瘤患病率和死亡風險,但是不應忽視腫瘤和糖尿病均是增齡性疾病,且兩者患病率均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呈一致性升高。
研究表明,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腫瘤患者的平均年齡較非腫瘤者大10歲;在糖尿病人群中,腫瘤患者較非腫瘤者年輕4歲。另有探討糖尿病與腫瘤死亡風險的研究結果也顯示,與年齡小于54歲者相比,大于54歲者的腫瘤死亡風險增至5倍,64~73歲者增至9倍,73歲以上增至17倍。此外,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肝細胞癌風險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4倍,且該風險與糖尿病病程明顯相關,病程10年以上者的風險是病程2~5年者的2倍。
因此,在研究二甲雙胍能否降低腫瘤患病風險和死亡率時,年齡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年輕、病程短、合并癥少:二甲雙胍使用者的特征 隨著人們對二甲雙胍在2型糖尿病防治中重要性的逐漸重視,該藥已被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治療的一線用藥。
仔細閱讀相關文獻后不難發現,使用二甲雙胍患者的年齡顯著小于單用磺脲類促泌劑、聯合使用磺脲類促泌劑和二甲雙胍以及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盡管血糖不達標,但起始聯合用藥的時間通常延遲4年,啟動胰島素治療的時間延遲近8年。換言之,一例2型糖尿病患者啟動胰島素治療的時間較單一藥物治療延遲近12年。
一項評估二甲雙胍和磺脲類降糖藥與腫瘤死亡關聯的研究顯示,二甲雙胍使用者的平均年齡較磺脲類使用者年輕5.1歲。另有研究(ZODIAC-16)也顯示,二甲雙胍使用者的平均年齡較對照藥物使用者年輕1歲,病程縮短2.2年。從藥物使用年齡分布中也可見,24.5%的二甲雙胍使用者年齡在35~55歲之間,而23%的對照藥物使用者年齡在70~76歲,大于77歲者的對照藥物使用率更高達31%。
此外,增齡還是合并癥存在的重要危險因素。在蓋爾(Gale)等發表的二甲雙胍可降低腫瘤患病率的研究中,除發現二甲雙胍使用者較年輕(59歲對64.4~70歲)之外,其病程也較短(1.5年對1.9~6.2年),且基線腫瘤合并率較低(4.4%對5.5%~7.6%)。
由此可見,若考慮到增齡相關風險,再進一步剔除病程風險及合并癥風險,二甲雙胍對于腫瘤發生及其死亡的防治作用能否繼續存在?恐怕沒有人能輕易給予肯定答復。
定論尚無:期待力證
在設計嚴格、隨訪時間較長的血糖干預研究中(如ADOPT和ACCORD),腫瘤僅作為不良事件被報告,但結果不支持二甲雙胍使用者較磺脲類使用者腫瘤發病率低。數項強化血糖控制研究(ACCORD、UKPDS、VADT等)也未提示二甲雙胍能顯著降低腫瘤患病率。薈萃分析雖提示二甲雙胍與腫瘤患病和死亡較少相關,但未顯示二甲雙胍能降低結腸及乳腺癌患病率和死亡率。
當前斷言二甲雙胍能預防2型糖尿病患者腫瘤發生和死亡還缺乏有力證據,尚待設計嚴謹的前瞻性研究加以明確。但現有證據已證實,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防治中安全有效的藥物。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鳥氨酸氨甲酰轉移酶缺乏癥有哪些癥狀
2024-10-21懷孕三個半月發育遲緩是何原因
2024-10-21嬰兒飲食如何影響其發育?
2024-10-21葡萄糖酸鈣與五維葡鈣哪種補鈣效果更佳
2024-10-21男童正常發育的時間范圍是怎樣的
2024-10-21將近 20 歲胸部發育不完全是何原因
2024-10-21寶寶肌肉松弛且體重身高不增長是何因
2024-10-21孩子變聲后生長發育是否真的遲緩?
2024-10-21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糖尿病就醫攻略:科室選擇不再難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