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選擇降糖藥遵循5原則
據《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的“中國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的研究論文公布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有超過9400萬的糖尿病患者。眾所周知,糖尿病患者人數增速迅猛與中國十年來的城市化進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導致的城市“富貴病”人群增多密不可分。
糖尿病對于患者的危害極大,還易引起多種并發癥,是人類主要的致殘、致死性疾病,需要盡早科學、規范地治療。那么,面對市面上這么多的降糖藥物,病人該如何科學的選用呢?
在這里,有必要說一下的是2型糖尿病發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糖尿病專家指出,在2型糖尿病發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胰島素抵抗貫穿始終,而胰島素分泌則經歷了一個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因此,病人在選擇治療藥物時,一定要考慮到其所處的病程階段以及所存在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兩方面的異常,再結合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
糖尿病患者怎樣選擇降糖藥物
一、按糖尿病類型選藥
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終生使用胰島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飲食、運動及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效果不好、出現急性合并網膜病變、尿毒癥等應激狀態(嚴重感染、急性心梗、腦卒中等)、大中型手術圍手術期及圍孕產期也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除上述情況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考慮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二、依患者體形選藥
理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果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10%,則認為體形偏胖,首選雙胍類或糖苷酶抑制劑,因為該類藥物有胃腸道反應和體重下降的副作用,對于超重或肥胖患者來說,運用此類降糖藥物是比較合理的;如果實際體重低于理想體重10%,則認為體形偏瘦,應該優先使用胰島素促分泌劑(包括磺脲類和苯甲酸衍生物),因為該類藥物有致體重增加的副作用,對于消瘦者很合適。
三、按高血糖類型選藥
如果是單純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則首選糖苷酶抑制劑;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為主,伴有餐前血糖輕度升高,應首先考慮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餐前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應考慮用磺脲類、雙胍類或噻唑烷二酮類。
四、按有無其他疾病選藥
如果患者還有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慮使用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和糖苷酶抑制劑;如果患者有胃腸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雙胍類和糖苷酶抑制劑;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氣腫等肺通氣不良的疾病,慎用雙胍類;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類;如果患者有較嚴重的心肝腎肺等全身疾病,則最好使用胰島素。
五、按年齡大小選藥
對于老年患者,因為對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不宜選用長效、強力降糖藥物,而應選擇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溫和的降糖藥物,如諾和龍。
對于兒童來講,1型糖尿病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目前只有二甲雙胍被FDA批準用于兒童。
另外,還要充分考慮到病人服藥的依從性,對于經常出差,進餐不規律的病人,選擇每天服用一次的藥物(如格列美脲)更為方便、合適,順應性更好。
糖尿病患者該如何服用降糖藥
一、拿果汁送藥
孩子怕吃藥,覺得苦。所以,我喜歡用果汁、牛奶給他送藥,既可以抵消苦味,又能補充營養和水分,可謂一舉多得。”在采訪中,不少讀者如是說。殊不知,果汁、牛奶、豆漿、茶水等,雖然都是液態,卻可能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影響療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臨床藥理學家已確認,近50種藥物會與果汁發生反應。衛生部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孫春華強調,服藥最好用溫白水,以保證藥效和用藥安全。
二、犯懶躺著吃
不少人還有躺著吃藥的習慣。這種姿勢很可能使部分藥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粘附在食道壁上,不但影響藥物吸收,還會刺激食管,引起食道發炎,甚至潰瘍。醫生在臨床中通過X光觀察,發現躺著服藥的人由于大多數只喝一口水送服藥物,因此有60%的藥物到不了胃里,而粘附在食管壁上。而一些站著服藥、且用60毫升—100毫升水送服藥的人,5秒鐘左右藥便可以到達胃中。
三、服藥跟飯點
很多人簡單地把“飯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零食、水果等都不算。其實,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飯后”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劑科副主任藥師徐燕俠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注明飯前(或空腹)服用,是由于食物會影響藥物吸收。注明飯后或餐時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藥物對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減輕這種不適,或其中含有的脂類物質能促進藥物吸收。一般飯前指的是在飯前半小時至1小時,空腹指的是進餐2—4小時后。服藥頻率多為一天一次至一天三次,老百姓常把“一日三次”簡單地等同于跟著三頓飯走。其實,一天服藥幾次,多長時間服一次,是藥學家根據24小時內血液中藥物濃度的變化規律制訂出來的。徐燕俠指出,如果服藥為“一日三次”,應每隔8小時服一次;若一日兩次,應每隔12小時服一次。考慮到多數人的作息習慣,一日三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點,下午2—3點,晚上10點;一日兩次則應該安排在早上7點和晚上7點。
四、總是不忌口
油鹽醬醋糖等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劑,也會影響藥物作用。補鐵時,要少吃油、不吃油炸食品、糕點等。因為油脂會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腸道對鐵的吸收。服用降壓藥、抗心絞痛藥時,忌吃含鹽高的食品。苦味健胃藥、助消化藥,和甜食“犯沖”。醋是酸性調料,最忌與堿性藥物同服,如達喜等抗胃酸類藥物。醬油里含有豐富的金屬離子,容易和四環素等抗生素結合,形成不易被胃腸吸收的結合物。服用大多數藥物時,都不要喝酒,調味料酒也一樣。酒會引起血管擴張,與利血平等降壓藥同用,易造成低血壓,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
五、藥片掰開吃
有些人覺得藥片大難以下咽,就自作主張把藥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實際上,看似相同的藥片發揮藥效的時間和部位大有區別。“如果藥片有緩釋、控釋、腸溶等標示,一定要整片服用,不能掰開。”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藥學咨詢師徐小華提醒,比如一些長效的控釋藥物,其有效成分會在腸胃里慢慢釋放,這樣會使體內藥物濃度更平穩,藥物作用也更持久。
(責任編輯:潘瑋璐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