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如何治療
糖尿病預防和控制形勢嚴峻,每年8.1%的新發現病例,病了自己都不知道;25%~30%的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不當回事沒去醫院治療;治療的人只有40%達標。結果就是糖尿病的并發癥增加,重癥多,相應而來治療的費用增加,生活質量差——所以,預防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應該從關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入手。
哪些人屬于糖尿病前期患者?
正常的空腹血糖為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6.1mmol/L,而小于7mmol/L,叫空腹血糖調節受損。正常人餐后2小時血糖應小于7.8mmol/L,如果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11.1mmol/L,叫糖耐量異常。臨床上稱血糖處在這兩個范圍內(兩者之一和同時)的人為糖尿病前期,雖然血糖代謝功能已經受損,但尚未達到糖尿病的嚴重程度。到了這一階段的人被稱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是糖尿病的“后備軍”。
據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在年齡大于等于20歲的中國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別高達9.7%和15.5%,以此推算目前中國有9240萬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有1.482億人處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水平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飲食控制和生活行為的調整而有所變化。王富軍提醒說,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并不一定最后結果就必須是糖尿病。此時只要這些人加強健康管理,及早進行生活方式干預,積極采取一些措施,就能使血糖恢復到以前的正常水平,與糖尿病劃清界限,阻止糖尿病的發生。如果放任不管,則很容易發展為糖尿病。
生活方式干預能有效降低患病風險
生活方式的干預能使糖尿病風險下降28%~63%。專家介紹說,糖尿病研究表明,如果對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加干預,20年間有92%發生糖尿病,換言之,即此人群不加管理,20年間幾乎都會惡化為糖尿病,但是對這些人僅僅進行了6年的生活方式干預,在20年后糖尿病的發生率下降了43%。
在眾多的糖尿病前期可控的危險因素中,肥胖、缺乏運動、不合理的飲食等是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而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則有利于減少這些危險因素。概括地講就是要進行飲食干預、運動干預、減肥干預。
飲食干預。應按需要量吃低脂肪、低糖、低鹽、高纖維素飲食,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少吃油膩、油炸食物,既要保證每日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又要控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而避免發生肥胖。糖尿病前期人群應根據實際身體狀態、年齡、性別、勞動強度等需要,采用均衡營養搭配和葷素搭配安排飲食,要控制糖和酒的攝入。另外,多吃升血糖指數低的食物,吃飯不宜太快,有條件的可實行分餐制等。
運動干預。堅持適當的體力活動,最好保證每周至少3次,每次30-45分鐘的運動,如慢跑、爬樓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等。但要避免進行劇烈的和對抗性的活動,應采取輕度到中度的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
減肥干預。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之一,是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險性是正常體重者的30倍。超過80%的2型糖尿病病例可歸因于肥胖。逆轉肥胖可明顯降低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管住嘴,邁開腿”即飲食控制與體育鍛煉,可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發生。因此,肥胖者應該使體重至少減輕5%-10%,最好達到標準體重水平。
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否需要服藥?
研究證明,餐后血糖高會傷害全身的大血管,特別是心血管。糖尿病前期干預以生活方式調整為主,即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等——體重減輕1公斤,糖尿病前期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就能減少16%。如果危險因素多可以考慮服藥。
耐心,遵醫囑,改良生活方式,糖尿病前期可能不會發展到糖尿病,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一旦到了糖尿病必須要服藥治療。藥物中值得一提的是DPP-4(二肽基肽酶)抑制劑,每天一次口服很方便,在老年患者中引起低血糖風險小,不會增加體重。其中的利格列汀作為唯一不經肝腎代謝的藥物,對患者的肝腎功能影響小,腎功能受損者仍可使用。
(責任編輯:林銀珍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番石榴降糖膠囊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