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藥是什么?長期服用有沒有危害
因為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壓的幾率比正常人還要高,需要長期服用藥物,那么這對糖尿病患者有什么危害嗎? 目前有這些藥物,β-腎上腺素 能阻滯劑如普萘洛爾(心得安),可抑制胰島素分泌,使血糖升高;可加重及掩蓋外源性胰島素的低血糖反應。長期使用可使膽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促進動脈硬化。該類藥物因阻斷了β2受體的擴張血管作用而使末梢血管病變加重。心臟選擇性β-腎上腺素能阻滯劑,如倍他樂克不影響β2受體,上述副作用少見。下面就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吧。
降糖藥物也分為中藥降糖藥和西藥降糖藥。無論中藥降糖藥還是西藥降糖藥,在使用中都應根據不同病情選擇合適的降糖藥物,并注意各類藥物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同時必須特別強調的是飲食療法和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治本方法,需要終身堅持,不能因口服降糖藥或加大降糖藥用量而放松或放棄飲食治療。
當糖尿病患者經過飲食和運動治療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達到治療目標時,需采用藥物治療。按照中西醫的劃分,降糖藥物也分為中藥降糖藥和西藥降糖藥。 降糖西藥大致分為口服降糖藥物和注射降糖藥物。其中目前國內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物以非胰島素類藥物為主,分為非胰島素類促胰島素分泌劑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類、胰島素增敏劑類。其中促胰島素分泌劑類又分為磺脲類和非磺脲類(格列奈類)。注射降糖藥物主要以胰島素及其類似藥物為主(詳見百度“
降糖中藥分類比較復雜,最簡單的是按照藥物組成分為單方制劑和復方制劑。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傳統中藥方劑的抓取、存放、煎煮比較麻煩,所以中藥成藥(中成藥)的使用比傳統煎煮方劑的使用更為普遍。但傳統煎煮方劑的療效更為理想。
降糖藥的副作用
降糖藥共同的嚴重副作用為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劑、雙胍類及胰島素增收劑單獨使用一般不會引起低血糖,但與其他藥物連用時仍可能發生。患者用藥期間出現強烈空腹感、出冷汗、全身無力、心悸、手腳發抖、眼睛發花、頭疼和發呆等現象,應立即服用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飲料。
雙胍類
雙胍類的降糖藥對腸胃的傷害較大,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嚴重時可能會導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
磺脲類
1、白細胞減少。可出現嗓子痛,伴有寒戰的高熱,有口腔炎、全身酸懶等癥狀。應去醫院檢查白細胞,如白細胞減少,則更換藥物。
2、溶血性貧血。尿呈黃褐色或紅色,皮膚及眼睛有黃染,發熱,顏面發白,疲勞無力。
α-糖苷酶抑制劑
阿卡波糖(拜唐蘋)等α-糖苷酶抑制劑除腹內氣體增加外,其他不良反應較少。
胰島素增敏劑
水潴留:顏面和手腳浮腫,體重迅速增加,應停藥。
長期服用降糖藥的危害
排鉀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及呋塞米(速尿)可使血鉀降低,抑制胰島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保鉀利尿劑,如螺內酯(安體舒通)對伴有腎病者易引起高血鉀。高血鉀及低血鉀均可導致心率紊亂。
鈣離子通道阻滯劑 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可使血壓下降,改善腎小球濾過率及腎血流量。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對糖尿病患者無上述的不利影響,可促進肌肉葡萄糖的利用,使空腹血糖下降。降低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故近幾年廣為應用。
由于不少抗高血壓藥物對降糖治療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患者要慎重選擇降壓藥物。
(責任編輯:付子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糖尿病致雙眼失明一年多能否用谷胱甘肽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