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勿忘保護肝腎功能
糖尿病患者去看醫生,第一訴求就是將血糖降下來,常常把注意力集中放在降糖這件事情上,以為不惜下“重藥”,只要把血糖降下來就是好的。然而,內分泌專家卻指出,這是降糖治療中“短視”的誤區,因為糖尿病不是一兩天就能治愈的,而是一個需要長期持續治療的慢性病。
在用藥降糖的過程中,若不注意長久之計,忽視藥物的副作用,很有可能在降糖的同時卻令肝腎功能受損。因而,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一定要“全面考量,綜合治療”。
降糖誤區:只顧眼前不管未來
2010年發布的《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的糖尿病患病人數約為9240萬人,這一數字是2002年的三倍。而更為嚴重的是,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已高達15.5%,由此推算,全國糖尿病前期的患病人數約1.48億人。然而,目前的糖尿病的防治狀況卻令人擔憂。
今年11月14日將迎來第23個世界糖尿病日,主題為“保護我們的未來”。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翁建平教授介紹,糖尿病已經進入個體化治療時代,最新的理念不再以降糖為單一目標,而需要綜合考慮肝腎功能、低血糖、體重增加、心血管風險、經濟成本等多種因素。
然而,很多醫生和患者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臨床上,翁院長曾經接診過不少“只顧眼前,不管未來”病例。比如應用胰島素一兩天就把血糖降下來,但完全沒考慮患者的β細胞功能;血糖迅速達標,卻沒有顧及低血糖的風險以及肝腎功能;有的患者一經診斷,就用三種降糖藥……翁建平提醒,糖尿病的治療并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而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持久戰,如果不全面考慮,過于強調降糖,很有可能在降糖的同時卻令肝腎功能受損。
老年患者更要“特別”用藥
據了解,2010年更新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確指出,血糖控制目標應該個體化,對不同患者應設立不同的控制目標,控制指標的任何改善都將對患者有益,并將會降低相關危險因素引發并發癥的風險。
翁建平教授指出,對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肥胖患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腎功能不全患者,更應采取差異化的治療方案,僅僅以單一的降低血糖為目標是無法滿足患者的個體化治療需求的。比如,傳統的二甲雙胍降糖有效且便宜,但其代謝物90%經腎排出,本身有腎病的糖尿病患者服用就有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而對年紀較大和已經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嚴重,容易發生心血管意外事件,甚至會導致休克猝死。因此,低血糖風險最小化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的一個問題。為此,多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患者應用DPP-4抑制劑等新型藥物,在降低血糖的同時,預防低血糖、心血管風險及體重增加,減少對肝腎的負擔。
可見,糖尿病患者的藥物選擇十分講究,而不僅僅只是降糖而已。
“全面考量”的理念亟待普及
就中國的糖尿病防治現狀而言,糖尿病患者如何在正確的治療理念指導下選用藥物已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治療糖尿病應該是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的多管齊下。翁建平指出,在糖尿病治療中,必須重視“全面考量,綜合治理”的治療理念,在關注藥物有效性之外,還要重視藥物安全性、保護肝腎功能和藥物治療的經濟成本問題等。
值得關注的是,包括降糖藥物在內的大部分藥物一般都是通過肝臟進行代謝,經過腎臟清除,這樣在血糖降低的同時,肝腎功能也會不同程度受影響甚至受損。而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肝腎功能一旦受損,服用降糖藥時就需調整藥物劑量,甚至要避免使用某些經過肝或腎代謝的藥物。
翁建平指出,患者定期復診非常重要,以便醫生及時合理地調整治療方案,盡量用最有療效和最小副作用的藥物。
(責任編輯:徐蓓蓓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糖尿病致雙眼失明一年多能否用谷胱甘肽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