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餐后血糖指南解讀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了一項以循證依據為基礎的指南,即餐后血糖管理指南,建議運用更有力的措施及制定餐后血糖控制規范,達到優化糖尿病管理,降低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生危險的目的。這是全球首個將餐后血糖單獨列出的指南,體現了餐后血糖在糖尿病診療中的重要性和國際糖尿病組織對餐后血糖的重視。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共同主任、北京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紀立農在11月21日的201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全國學術會議上,解讀了他對餐后血糖指南的理解。
刻意地干預餐后血糖并沒有在心血管疾病預防獲益
餐后高血糖是糖尿病常見現象,也是一個早期的現象。有研究結果顯示,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其空腹血糖還沒有升高的時候,已經開始出現了餐后血糖升高的現象,這也許是和β細胞的破壞以及胰島素的下降有關系。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和大血管疾病、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視網膜病變、癌癥等具有獨立相關性,并且在矯正了其他危險因素以后,這種獨立相關性依然存在。另有長期的隊列研究也發現餐后兩小時血糖是心血管全因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即使在非糖尿病人群,餐后高血糖也是獨立心血管危險因素。然而,這僅僅是局限于流行病學,事實上,在許多臨床的大型研究中發現,采用刻意的干預餐后血糖的手段,并沒有給心血管的預防帶來改變,也就是說,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并沒有在前瞻性研究中獲得證據。因此,關于控制餐后血糖是否可以有效預防心血管事件,IDF的餐后血糖指南并沒有給予完全肯定,盡管餐后高血糖與糖尿病性大血管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密切相關已得到一致認可,但關于這方面的數據是有限的,紀立農也提出:“要相信大的臨床試驗帶給我們的證據,而不是僅僅依靠流行病學研究就給出論斷。”
控制餐后血糖減少血管事件需同時配合基礎血糖控制
有研究顯示,針對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控制,是穩定血糖的路徑之一,可以獲得明顯改善糖化血紅蛋白的目的。在一個長期的隨訪研究中發現,做過餐后血糖強化治療的人,其發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顯著降低,盡管目前仍缺乏完善特別針對控制餐后高血糖對大血管疾病影響的研究,但仍然有一些證據支持控制餐后高血糖帶來的益處,因此,指南中也提出,控制餐后血糖可能減少血管事件,同時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可達到最佳血糖控制水平。
紀立農還提到了在一些糖化血紅蛋白比較低的人群中,似乎控制餐后血糖的貢獻要比空腹血糖的大得多,因此他也提出了在改寫指南時,這種現象可以作為一個討論點。
控制餐后血糖有其重要性
目標是控制在7.8 mmol/l以內
由于大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而目前又有證據指明餐后血糖可能使心血管獲益,因此,IDF也強調了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在指南中,餐后高血糖定義為進食2小時后血糖高于7.8 mmol/l,并且建議糖尿病患者選擇低血糖指數膳食,可以適當選擇降低餐后血糖的試劑,包括α-糖苷酶抑制劑、部分短效胰島素以及GLP-1等新型藥物。
那么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標是什么呢?IDF建議在避免低血糖的情況下,餐后血糖不應超過7.8 mmol/l。自我血糖監測是目前評估餐后血糖的最佳方法,一般建議使用胰島素的患者每日至少進行三次自我血糖監測,非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自我血糖監測的頻率可由其治療方法及控制水平個性化決定。
(責任編輯:徐蓓蓓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糖尿病致雙眼失明一年多能否用谷胱甘肽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