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容易發生低血糖 出現顫抖心慌需警惕
低血糖是指非糖尿病者血糖≤2.8mmol/L(≤50mg/dl),糖尿病者血糖≤3.9mmol/L(≤70mg/dl),患者可有癥狀,也可無癥狀和體征。
輔助檢查:
1) 發作時血糖<2.8mmol/L(50mg/dl),注射葡萄糖后癥狀緩解。不典型病例可測饑餓16小時血糖3次,作過篩試驗,如>3.9mmol/L(70mg/dl)可排除空腹低血糖,如<2. 22mmol/L(40mg/dl)肯定診斷;
2) 2.22-3.9mmol/L(40-70mg/dl)為可疑低血糖,連接饑餓至72小時加運動直到低血糖發作。
低血糖的癥狀可分為“輕度癥狀”、“中度癥狀”、“重度癥狀”及“未察覺癥狀”。
(1)“輕度癥狀”是指:出汗、顫抖和無力、心跳加快、嘴唇麻木或刺痛、頭痛、視物模糊、眩暈;
(2)“中度癥狀”是指:思考困難、注意力不能集中、復視、協調能力差、疲乏、精神錯亂、易怒;
(3)“重度癥狀”是指:意識喪失、抽搐;
(4)“未察覺癥狀”即無察覺性低血糖或無癥狀性低血糖,是指患者血糖下降時沒有表現出癥狀。患者可能會在清醒狀態下突然發生昏迷。
低血糖發生機制:激素對血糖濃度以及糖代謝的調節起重要作用。發生低血糖時,升糖激素如高血糖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生長激素和糖皮質激素等釋放增加,血糖濃度迅速上升,迅速發揮對低血糖的對抗調節作用。除了神經調節外,在低血糖時尚有神經性調節和底物自動調節激素發揮作用。正常人的血漿葡萄糖濃度的變化范圍是3.3-8.6mmol/L以提供中樞神經系統穩定的能量來源。低血糖對抗調節系統在血糖水平為3.3-3.9mmol/L時即被激活,而低血糖癥狀在血糖值降至2.8-3.0mmol/L時才發現,故正常人極少發生血糖降至2.8mmol/L以下的情況。糖尿病患者由于激素對抗調節反應廣泛受損,故容易發生低血糖。
低血糖反應指有低血糖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但血糖值不一定≤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主要與血糖下降速度過快,大腦覺察到血糖的迅速下降,并啟動保護性反應,引起升糖激素釋放(如兒茶酚胺)所致的癥狀及體征有關。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徐蓓蓓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甲減患者適宜多碘還是少碘
2024-10-25甲減病會不會導致肌肉酸痛、渾身乏力?
2024-10-25亞臨床甲減會發展為甲減嗎
2024-10-25甲減病會一直發胖嗎
2024-10-25做甲狀腺檢查時需要空腹嗎
2024-10-25甲亢患者適合吃什么水果比較好
2024-10-25甲亢會不會導致腹瀉
2024-10-25通脈降糖膠囊適用于哪些情況
2024-10-24
熱門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與生活調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嗎
2024-10-24糖尿病I型與二型:深入解析兩者的區別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足病早期信號
2024-10-24糖尿病ICD10編碼全解析及應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腳腫了怎么辦才能消腫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