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和腎病是一回事嗎?四大傷腎生活方式
腎臟是人體內重要的負責排泄廢物和毒素的器官。中醫認為,人過45歲以后,人的腎氣開始自然衰竭。所以,中老年人通常容易腎虛。經常有人認為自己“腎虛”而到腎內科門診就診,但是相關檢查顯示其并沒有腎病。也有一些病人,本身有腎病,但一直按“腎虛”治,以致延誤了腎病的治療。那么,腎病和腎虛到底是什么關系呢?腎虛和腎病是不同的概念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中醫所說的“腎”與西醫所說的腎是有區別的。西醫的腎只是一個器官,而中醫的“腎”不完全是指腎臟器官,而是對一類生理功能的概括,幾乎涵蓋了西醫學中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運動骨骼系統、呼吸系統的諸多環節。
中醫的腎虛與西醫的腎病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腎虛是中醫辨證產生的概念,而不是疾病的名稱,很多系統的疾病,從廣義上講都可能歸為腎虛。而西醫的腎病僅指腎臟器官的疾病和損傷,包括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小管間質疾病、腎血管疾病、腎衰竭等內科性腎臟實質疾病,也包括腎臟結石、感染、腫瘤、創傷等外科性疾病。
看癥狀可辨腎虛和腎病
從臨床癥狀看,腎虛的常見表現有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失眠多夢、潮熱盜汗、陽痿、不孕、浮腫、小便頻數,余瀝不盡、遺尿失禁、發脫齒搖、健忘耳聾、動作遲緩等。腎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多為尿液異常(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腫、尿量異常、夜尿增多、伴或不伴高血壓、腎功能減退等。
腎病最常見的表現是尿液異常。通過規范的留取清潔的中段尿,做尿常規檢查可以很容易地發現血尿、蛋白尿。因此建議體檢時均應做尿常規檢查。腎病另一個最常見的癥狀是水腫,多發生于眼瞼部位,以晨起為著;還可見于下肢,長期臥床的病人還可見于腰骶部等下垂部位,多為可凹性水腫(即用手指按壓后出現不易恢復的皮膚凹陷),以夜晚為著。
正常人每天的尿量為1500毫升~2500毫升,大部分尿量異常患者以尿量減少為主,甚至發生少尿(24小時尿量小于400毫升)或無尿(24小時尿量小于100毫升)。腎病尿量的改變還包括夜尿增多,其定義是指夜間尿量大于750毫升或夜間尿量大于白天尿量,而不是排尿次數的增多。
腎病患者易合并高血壓,對于新發的高血壓患者均應進行尿液、腎功能等相關檢查排除腎臟疾病導致的高血壓。尤其是那些沒有高血壓家族史,高血壓發病過早(小于40歲)或過晚(大于60歲)的患者。
各種腎臟病的進展會導致腎衰竭,包括化驗指標顯示血肌酐、尿素升高,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患者早期可沒有任何自覺癥狀,但隨著血肌酐水平的升高和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會逐漸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癥狀;乏力、面色蒼白、心慌、氣短等貧血癥狀;胸悶、憋氣、不能平臥、血壓進行性升高等心血管系統癥狀;還可以出現皮膚瘙癢、手足感覺異常、骨痛、易發生骨折、感染等情況。
腎虛腎病會有交叉
通過上述介紹可以看出,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是不同的,腎虛也不等于腎病,但兩者之間又存在交叉。腎病可能是中醫腎虛的表現,也可能不是。同樣,腎虛者可能有腎病,但是更多的并不是腎病。因此,希望大家能夠正確地認識腎虛和腎病這兩個概念,出現上述腎病癥狀時能夠及時就診,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腎衰竭的發生,切不可隨意補腎。同時對于沒有腎病癥狀的所謂腎虛人群,也不必總是懷疑自己有腎病而帶來不必要的精神負擔。
四大傷腎生活方式,光驗尿不能完全發現腎損害
腎臟健康與否與人們的生活方式關系密切。一吃海鮮同喝啤酒,二有熬夜、吃得太咸、不喝水,三亂服藥物、用藥過多,四經常憋尿這四大傷腎生活方式,導致腎病發病率居高不下,也使得年輕人被腎虛盯上。
遠離腎虛需從預防腎病做起。在每年的健康體檢中,很多人都必做尿常規,這一項是看腎臟有無問題。但是,依靠普通尿常規檢查監控腎臟健康是不足夠的,必須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尿,才能知道腎臟是否有損害。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哪里治療急性腎炎比較好?
2024-10-21腎竇分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1慢性腎炎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1重復腎的發病率究竟如何?
2024-10-21慢性腎炎治療醫院如何選擇?
2024-10-21急性腎損傷如何治療,能否恢復正常?
2024-10-21為何重復腎較難被發現?
2024-10-21腎盂腎炎患者能否進行性生活
2024-10-21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