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別沉迷無糖食品 飲食別少了這幾種
42歲的李女士自從患上糖尿病后,變的談“糖”色變,原來李女士患病之前是一位嗜甜如命的人,當查出患有糖尿病,并且醫生建議她不要吃這些有糖的食品時,李女士覺得簡直是不能接受。
糖尿病腎病患者別沉迷無糖食品
后來李女士在超市中發現竟然有無糖系列食品,她突然有種得救的感覺,每次去逛超市,采購籃里都是無糖餅干,無糖面包,咸面包,咸餅干等。每次都是盡情的吃,毫無顧忌,用她常說的話就是“反正是無糖的”。可是過了一個月,自檢測儀發現血糖也并沒有比以前改善多少,到醫院檢查,卻發現患上了輕度糖尿病腎病。
其實所謂的無糖食品,一般指的是不含蔗糖或用其他的甜味劑如木糖醇替代葡萄糖,這些甜味劑有些是低熱卡糖或不產熱卡糖,但無糖餅干、無糖面包、咸面包、咸餅干中仍然都是糧食做的,與米飯、饅頭一樣,吃下去也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而導致血糖升高,其中可能含有其他的糖類,如果糖,乳糖等。因此,這類食品仍然應計算入總熱量范圍內,如果食用無糖食品后明顯血糖升高,應該停用。
糖尿病腎病飲食注意事項
糖尿病腎病是臨床常見和多發的糖尿病并發癥。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腎病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發癥,主要指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一種以血管損害為主的腎小球病變。糖尿病腎病的病人對于飲食的控制較為嚴格,那么糖尿病腎病病人忌用哪些食品呢,下面將進行介紹:
甜食必須禁止(除非血糖低情況)。首先對于血糖高的患者,甜食時必須禁止的,如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等。
高鉀類食物需注意:如苦瓜、菠菜、木耳、銀耳、薺菜、土豆、桔子、香蕉等。
干果類不可充饑:不能用花生、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類食物充饑。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最好不要吃水果,如果可以控制很好,那么可以小量吃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蘋果、梨子、橘子、橙子、柚子等。
腌制品必須禁止,如泡菜,咸菜等。
糖尿病腎病患者飲食不能缺少以下幾點
蛋白質
糖尿病腎病的藥物、飲食治療及嚴格的控制代謝,可糾正糖尿病腎病早期出現的選擇性蛋白尿、中止腎小球硬化,但不能逆轉已出現的基底膜增厚與腎單位減少,如給予高蛋白飲食,可使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加重腎臟負擔,促使腎功能損害。糖尿病腎病晚期其氮代謝失調致肌類、胺類等毒物蓄積,高蛋白飲食(高蛋白飲食)會加重毒物蓄積,并影響多種酶的活性及多種氨基酸水平異常、比例失常。因此,高蛋白飲食對慢性腎小球疾病的功能損害及組織學損害具有促進和加重作用,低蛋白飲食具有保護作用,在腎病的早期最顯著。
熱量
應既減輕蛋白尿,又能維持正常的工作、生活所需為宜,在限制蛋白質的同時,要適當放寬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高糖低蛋白飲食可改善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蛋白質的攝人許多動物實驗與臨床研究證實,蛋白負荷增加腎小球內壓,促進腎損害的發展,而給予優質高蛋白飲食,則有利于保護腎功能。低蛋白飲食一般以機體能維持氮平衡,蛋白質的最低需要量為準。據研究,正常人各年齡組蛋白質的最低需要量:兒童2.0g/kg·d,成人0.6~0.75g/kg·d,目前對腎臟疾病進行低蛋白飲食研究的標準,一般取0.6g/kg·d,既減少蛋白尿,又利于尿素氮、肌醉的下降。
脂肪
高膽固醇飲食為損害腎小球因素之一,應在限制脂肪入量的前提下,避免食用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應選擇不飽和脂肪酸如玉米油、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油等。
鈉、磷
高血壓、浮腫患者對鈉鹽限制較嚴格,2~3g/d,腎衰及浮腫明顯者應少于2g/d。磷的攝入在腎功能不良者,應少于3一5mg/kg·d,低磷飲食可降低殘余腎單位氧耗,減少磷酸鈣在腎小管、基膜、基質的沉積。晚近,低蛋白、低磷飲食已廣泛使用于尿毒癥病人,以延緩腎衰進展。并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控制血糖是安全的。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左腎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2腎臟病防治中的“三低”具體指什么?
2024-10-22胸悶伴眼睛疲勞且疑似慢性腎炎怎么辦
2024-10-22出現某些癥狀,會是腎炎嗎?
2024-10-22賣腎屬于違法行為,不能為您提供相關幫
2024-10-22IgA 腎病與隱匿性腎炎有何差異?
2024-10-22腎石通顆粒宜飯前還是飯后服用
2024-10-22腎結晶怎樣有效治療?
2024-10-22
熱門文章
什么是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2024-10-23什么是高血壓腎病?高血壓腎病什么癥狀?
2024-10-23腎虛吃什么藥好得快
2024-10-22高血壓腎病如何區分良惡性?高血壓腎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長?
2024-10-22糖尿病腎病該怎么治療
2024-10-18糖尿病腎病有哪些常見癥狀?
2024-10-17腎陰虛證的常見癥狀與識別方法
2024-10-14老人罹患腎囊腫合并多種基礎病 單孔腹腔鏡技術實現“微創”切除
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