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近日,蘇州質監局對備受孩子喜愛的香味橡皮進行檢測,增塑劑(又稱塑化劑)檢測率高達92.5%。專家稱,不少學習用品都有增塑劑超標現象,長期接觸或致性早熟。長期使用超標的塑化劑文具,會影響青少年生長發育,容易導致男孩“女性化”,女孩性早熟。
一家超市的專柜工作人員表示,最受大家歡迎的,是那些色彩鮮艷、造型比較個性的文具,“尤其是顏色鮮艷的橡皮擦、文具,很受小姑娘歡迎。”色彩艷麗是好看,可是背后的風險你注意到了嗎?
據了解,塑化劑是一種環境激素,對人體多個系統均有毒害作用。對于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青少年來說,塑化劑危害更大,不僅影響男孩睪丸生長和發育,致使男孩“女性化”,還會導致女孩性早熟等。此外,塑化劑還會對兒童和孕婦造成傷害,若過多攝入,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還會影響她們未來生育男嬰的生殖系統。
應對兒童性早熟家長的幾個不成熟表現
有些性早熟的幼兒不需要治療,但應杜絕引起性早熟的因素。日常生活中,在飲食上家長應把好關,避免孩子過多食用油炸食品、雞脖、鴨脖等食物或者含激素的保健品。
另外要長期追蹤觀察。每3至6個月復診一次。鼓勵孩子參加跳繩、爬樓梯、打籃球、打羽毛球等活動,促進孩子加速長個兒。
如果發現孩子的第二性征進行性發展,如乳房不斷增大等,家長應立即帶孩子前往專科醫院檢查診斷,由醫生確定治療方案。
不成熟之一:
治療隨意不規范
由于性早熟治療是一個長期的干預過程,許多家長一開始急切萬分,可時日一長,就有所懈怠,今天有空就吃藥,明天上學來不及了,就不吃,治療并不規范。,一個男孩父親身高1.8米,母親也將近1.7米,發現早熟后來醫院接受評估,發現病情發展比較緩慢,便醫囑服用中成藥,并定期隨訪。
家長聽說病情比較輕就疏忽大意了,將近兩年不到醫院來隨訪。哪知青少年生長發育是個動態的過程,并不是勻速的,兩年不隨訪,孩子發育突然加快,這時再就診,已很難改變結果,男孩將來的身高很可能連1.65米都達不到,非常遺憾。
因此,對于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兩三年的生長黃金期,一旦錯過,對將來的最終身高影響很大,因此家長一定要帶孩子3-6個月隨訪一次,即使孩子暫時還沒有早熟,家長也可帶去咨詢,聽聽醫生建議,可能對孩子將來的身高有所幫助。
不成熟之二:
身高期望值過高
一位媽媽焦急地請求醫生,“我有1.7米,孩子爸爸也有1.85米,我們原本希望女兒長到1.7米左右,現在才11周歲就來例假,怎么辦?”醫生耐心地回答,先拍個片子,查查骨齡,預測一下未來的身高吧。發現她又高又壯,一詢問,女孩說,最近一次量身高還是幾個月前,當時已經有1.6米。
就真性性早熟而言,目前干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支持身高”。由于“提前發動”,骨骺閉合也早,性征早出現的孩子往往會在“躥”了一段后便停止再長,他們成年后的最終身高較正常人矮。因此指南上要求對于女孩預期身高不到1.5米,男孩不到1.6米的,要進行干預,而實際上父母對孩子身高的要求往往比這高得多,因此治療上一般還要考慮父母的遺傳因素,不能和遺傳規律距離太遠。而對于父母身高條件差,孩子本來身高有限的,也不能過度干預。對于對孩子身高有不切合實際要求的父母,醫生只好做些說服工作。
不成熟之三:
道聽途說,自作主張
一些家長發現孩子性早熟了,就心急慌忙,到處打聽或者自己上網了解,其實治療講求因人而異,個性化,需要憑借醫生的經驗和病孩發育情況來判斷,醫生也會把幾種可行的治療方案分析給家長聽,讓家長根據家庭經濟條件等情況選擇。
因此家長還是要信任醫生,不要因為道聽途說而拒絕配合醫生。
(責任編輯:張曉萌 )
心理訪談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花季女孩出于好奇偷看了家人買的色情光盤,被母親無意中發現,她非常擔心孩子看了這些東西會影響她的正常發育和……詳細>>
性早熟問題早已成為全球父母關注的問題。由于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傳媒、通訊、網絡等多媒體急速發達,以及物質的豐富,飲食結構的變化,都促成了……詳細>>
報道指出,當參加戶外活動或是舞會時,年輕朋友愛漂亮或是想要與眾不同時,就會選擇圖案變化多端的紋身貼紙,作為裝扮的選項,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小……詳細>>
目前國內市面上的小家電杯體,含雙酚A的大概有50%以上,各種塑料飲杯也有不少含有這一成分。近日,專家提醒消費者警惕飲杯里的雙酚A成分。此……詳細>>
性早熟也就是男孩9歲之前,女孩8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征。也就是男孩未滿9歲就長喉結、聲音變得低沉;女孩8歲之前乳房明顯發育或是10歲之前來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