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近日,一份“針對在校學生的防性侵害錦囊”在微博中被廣泛傳播。“錦囊”要讓在校女童清楚5條內容:在校內或上學、回家路上要結伴而行,不要到四周沒人的地方去;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飲料和食品;任何人提出的性接觸,都要斷然拒絕;對于不當或不舒服的身體接觸,要勇敢說“不”;陌生人或熟人都可能是性侵害的加害人。“錦囊”稱,當性侵害事件發生后,為了避免對受害人的二次傷害,學校有義務告訴受害孩子,這不是她的錯;尊重并保護受害孩子的隱私權,做好保密工作;了解事實真相,鼓勵孩子說出真話,并給予支持和安全感;安排受害孩子去醫院檢查,并接受心理輔導。
什么樣的人會對孩子進行性傷害
對孩子進行性傷害的人,大多不是陌生人,通常正是孩子最熟悉、最信任、最尊重、最親近和最依賴的人。侵犯者與孩子處在不平等的權力關系中,比如自己的親人、鄰居、老師、父母的朋友等。孩子對這樣的一些人沒有防范意識,從來就不會想到他們所愛的人和被他們尊重的人會對自己進行性侵害。而侵犯者利用其權勢侵犯和剝奪了受害孩子自由支配自己身體的權利和意志。有關部門對性侵害事件的調查統計發現,85%的兒童性侵害事件正是這些人所為,陌生人性侵害兒童的案件僅占15%。
我曾經對120名11~12歲的孩子進行調查,請他們描述出什么樣的人會對兒童性侵害。在孩子們的描述中,沒有一個孩子認為父母、親人、老師、父母的朋友、隔壁鄰居的叔叔會對孩子性侵害。他們認為對孩子性侵害的人都是長相丑陋、兇狠、無業人員、失戀者、被異性冷落者、心理變態者。一些孩子這樣描述侵害者:“他長得非常丑,頭發稀少、臉上有疤痕、小眼睛、塌鼻子、大嘴巴,高大,手很大,腳很大,耳朵也很大。”孩子們會將侵害者臉譜化,使孩子對真正的罪犯缺乏防范。
父母要告訴孩子:任何人都可能性侵害兒童,不論年齡、性別、職業,侵犯者可能是孩子的親人、父母的朋友、隔壁鄰居、學校老師。但是,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是愛孩子的,傷害孩子的只是極少數的那一部分人。所以,孩子要懂得辨別好的接觸和不好的接觸,如果遭遇性傷害知道如何應對,就能夠保護自己。
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性傷害的行為
要讓孩子懂得防范性傷害,首先要讓孩子懂得什么樣的行為才是性傷害,孩子才會在遭遇性傷害的時候準確判斷。龍迪在《性之恥還是傷之痛》中對六個受教師性傷害的8歲女孩及她們的家庭進行了研究,這是一個發生在中國農村小學的真實案件,男教師在課堂上讓女孩們用嘴含、舔他的
生殖器,甚至強迫女孩吞下他的精液,奸淫女孩,這樣的行為在全班20多個同學眼睛的注視下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時間。案發后,受害女孩還天真地認為這是老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因為兩年來老師每天在課堂里做這樣的事情。
父母可以利用媒體報道的案件和信息,來教會孩子辨別性傷害行為。
●把孩子帶到一個隱秘的地方,叫孩子脫下衣服或褲子,摸孩子的胸部或生殖器部位;
●讓孩子摸他的身體的某個地方(胸部、生殖器),或者讓孩子看他的裸體或者隱私部位;
●帶孩子看有很多成人裸體鏡頭的電影或者視頻;
●用他身體的某個部位(生殖器或者嘴巴)接觸孩子身體的隱私部位;
●在公交車、電影院等公共場所摸孩子身體隱私部位。
遇到性傷害怎么辦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一旦遭遇性傷害,要做到以下幾點:
●在與他人的接觸中,如果判斷出了是不好的接觸,盡快冷靜下來,然后想辦法機智地離開。
●不要激怒侵犯者,這樣會給自己帶來生命危險。
●如果被性傷害,要做三件事情:立即告訴爸爸媽媽、報警、到醫院檢查身體情況。
●如果力量無法與侵害者抗衡,也沒有機會逃離,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先順從罪犯,不要以跳樓等傷害自己生命的方式來抗爭,保護好自己的生命。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貞潔超越了生命,在媒體的宣傳中可以看到這種文化的濃烈,媒體常常以贊譽的方式報道某個女孩因為反抗性傷害從五樓跳下,為了保護自己的貞潔摔成了重傷或者死亡,癱瘓臥床度過后半生。每次看到這樣的報道我都在想,為什么沒有人告訴女孩們:如果你不幸遇到性傷害,首先是保住自己的生命,其他的都不重要,健康地活著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孩子明白生命與貞潔孰重孰輕!
(責任編輯:司萬利 )
文章關鍵詞:
一名13歲小學剛畢業不久的女生王某,在網上結識了比自己大5歲的“哥哥”楊某,2人相約見面后,不料“哥哥”竟稱喜歡她,并不顧哀求反抗強行奪……詳細>>
近日,一份“針對在校學生的防性侵害錦囊”在微博中被廣泛傳播。“錦囊”要讓在校女童清楚5條內容:在校內或上學、回家路上要結伴而行,不要到四……詳細>>
現在有很多新聞曝光一些對兒童性暴力和侵犯的情況,作為家教一定要做好教育措施,要讓孩子端正了解相關的性知識,知道如何保護好自己,那如何防止……詳細>>
據有關資料顯示,85%性侵兒童案是熟人所為。當兒童遭遇性侵,他們所受到的身心傷害是無法泯滅的,因此此時他們更需要心理輔導和治療。那么,到……詳細>>
率真的孩子們有時也會用他們的見聞對我發起進攻,那是在他們感到確實安全之后。這種勇敢的碰撞令我了解孩子們能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這樣,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