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有的人認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對象只是進入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這實際上是性教育對象上的誤區。美國“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會主席瑪麗?考爾德博士認為: 對于性教育,可能特別緊要而有效的時期是14歲之前,尤其是5歲之前,這一時期所接受的有關“性”的培養和教育,無疑地將決定兒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關“性”的種種方面。成人性變態中的“異性癖”、“同性戀”患者, 實質上是不能正確地認同自己的性別。
個體在生物學上的“性”, 與其在心理學上的“性別”和社會學上的“性別角色”未必總保持一致,只有個體把自己看作男人或女人,同時其行為舉止都符合自身的“性別身份”,才是性別認同。“異性癖”、“同性戀”者在性別認同中出現反常現象,表現為性別角色紊亂或性別角色倒錯,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過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對他們的不良教養態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對青少年的性教育從兒童早期就應該開始,從嬰幼兒、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圍繞著達到對“性別”的生物性和社會性的認識,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適應等教育目標,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開展不同內容的性教育。
以下性教育誤區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到兒童早期性教育的效果,還可能因此而形成對性的羞恥感、厭惡感,甚至萌生罪惡感,引發成人時的性心理異常。由此可見,為了孩子的現在和將來,父母必須及早走出性教育的誤區,樹立正確的兒童性教育觀念,正確對待兒童的性心理需要,開展科學、適當、有效的性健康教育。
兒童性教育的4個誤區很危險
1、 性別視角偏差:將男女的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相互混淆
由于對男孩女孩的期望不同,因此,在對孩子進行培養教育的過程中,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使得孩子對未來的自己所要承擔的社會角色有壓力。例如:我們一直強調,男孩是社會的棟梁,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而女孩最重要的品格是溫柔賢淑,相夫教子。雖然社會發展了,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很多父母都希望“兒成龍,女成鳳”,但是在性別教育中,男主位、女從屬的性別觀念還是深刻左右著人們對男孩和女孩施行不同的教育。
其實,性教育是隨時隨地的教育,不一定是你說我聽的教育。比如說,古有“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之說。“璋”是玉的一種,是禮器,祭祀的時候會用到;“瓦”就是陶制的紡織用的工具,孰優孰劣一目了然。我們出生在這樣的社會文化之中,很多關于性別的區分,性別角色定位等等似乎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似乎天經地義,人們不會多思考一下為什么會這樣。其實,這也是性教育的一種,是社會給定的一個性教育的框架,千百年來人們一出生就接受了社會給出的性別角色定位,并一直遵循著。按照傳統的性別角色,我們不自覺地就要求男孩要頂天立地,要堅強,剛毅;女孩則要溫柔如水,細膩和善解人意;這些不是男女兩性的生理性別決定的,而是社會文化后天造就的。社會發展了,男女在社會分工上,體力的優劣越來越不明顯,女性能夠在社會生活中與男性共同創造價值,分享成果,傳統價值觀中對女性的約束也隨著這種變化而變化著。中性化潮流也映證了傳統社會男女性別角色的分工并不是優生理條件所決定的。因此,在性教育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觀念上的引導。
2、羞于告訴孩子生殖器官的正確名稱
兩三歲的時候,孩子都會有一定的性別認知,大人也會熱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為什么。可喜的是,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能正確告訴孩子男女有別在于生殖器官的區別。很少有人說,女孩兒沒有小雞雞是因為女孩兒不聽話,小雞雞被小狗吃掉了。這樣的回答,會讓很多女兒對自己的生理性別產生自卑。現在很多大人都會告訴孩子,男孩子有陰莖,女孩子有子宮,那個小房子是孕育小寶寶的地方,男女兩性各有所長。
但是,在告訴孩子男女有別的時候,很多大人都不敢說出生殖器的名稱,多數用小雞雞代替陰莖,用小房子代替子宮,用小咪咪代替乳房,基本上沒有家長能夠坦然地對孩子說出“陰道”這個詞。
準確而坦然地說出生殖器正確的名稱是很重要的,這會讓孩子認為,這是一個嚴肅的事情,和我們能夠準確地說出眼睛鼻子耳朵一樣,說明人的生殖器官和人體的其他器官是一樣的,發揮他的功能而沒有什么特別的和見不得人的。如果遮遮掩掩,反而會強化孩子對生殖器官過多的關注,而那些別稱,也容易讓孩子形成對生殖器官的錯誤認識。
比如很多人喜歡在孩子呀呀學語的時候,總是對孩子說“吃飯飯”,“睡覺覺”之類的詞語。待孩子長大了,這些詞語就不適用了,孩子要重新學習“吃飯”、“睡覺”的表述,其實這么教孩子完全是多余的,孩子的理解能力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很多。所以,如果你想對孩子進行一些知識的教育,那么,就一定要使用準確的語言,不必擔心孩子聽不懂。
而且,在告訴孩子這些的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圖,也可以直接用孩子和大人的身體。
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洗澡,適當裸露身體,對孩子是非常有益的。對健康身體的科學認知,就能在孩子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觀念。身體不是自然的,不是骯臟的。
3、性教育不僅是生理教育還應該是文化教育
兩性的生理區別決定了兩性在社會生活中的不同,決定了人的這一生必然要處理兩性關系,社會文化是附著在生理之上的。
說到性,含有四個層面的意思:自然界的雌雄;人類社會中的男女;性行為;兩性交往。性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成人更多地是要讓孩子能夠悅納自己的性別,尊重他人的性別,能夠認識兩性間的情感,處理好兩性關系,進行有安全保障的性行為。
家庭性教育首先要成年人擺正觀念。比如說現代人應有的正確的自慰觀。自慰不是性的全部,但是只要不對他人造成傷害,與其他方式獲得的高潮具有同樣意義,具有相等的價值評判,而不必自我貶損。欲望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釋放,不是你該不該做,而是你如何對待。很多人就是被自慰是有害的論調害的,問題不在身體而在頭腦。如果孩子們知道同學、父母,在這個年齡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就不會恐慌、害怕,就有可能找到能幫助自己的人。還有的孩子是因為處于某種恐懼和不安而自慰,因為他們會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矛盾和沖突。這就要察言觀色,找出其問題隱藏的真正含義,比如,學習焦慮或人際交往的困難和壓力等。
還有同性傾向的問題。因為隱秘的話題不好公開討論,對異性的表達也不能遂心所愿,所以青少年時期的同性傾向是成長過程中的很普通的現象,并不是有這種心態就是同性戀。
開放的的社會環境,正是培養孩子健康性心理及其人格的有利條件,成年人所要做的就是對他們探求性知識進行深化的引導,引導他們如何去認識性對一個人生命和生活還具備哪些更豐富的作用和價值,這是一個挑戰。
你要給孩子一種性的美感,讓性成為一種愛,讓愛成為一種力量。
4、 媽媽負責女孩的性教育,爸爸負責男孩的性教育
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能意識到要給孩子一定的性教育,但是,在實施教育的時候,
往往羞于對自己的異性孩子進行正確的指導。常常是媽媽對女孩說,爸爸對男孩說,大家不會覺得這會有什么問題。其實,這樣做,本身就像孩子傳達了這樣的信息,性是很神秘的。很多家庭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父親與女兒,兒子與媽媽逐漸疏遠了,在他們最想了解異性的時候,爸爸媽媽向他們封閉了自己。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父母的共同責任。這個時候,他們更需要在父母身上找到自己的榜樣和未來,同時了解異性的特點,學會和異性相處之道。父母不必根據自己的性別或有意避開和孩子討論性問題。如果父母能夠坦然地和孩子一起針對相關問題一起討論,無疑就會讓孩子明了,性的學問,兩性相處的學問,都是科學,都時能夠在陽光下去面對的。
兒童性教育要抓住的4個點
1、重視家庭生活中的性教育
孩子在幼年時期,解除父母的時間是最長的,尤其是家庭生活中,對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家長們在家庭生活中可利用好一切機會,對孩子進行說教,日常生活得小細節中讓孩子吸取知識,有利于孩子對知識的吸收。
2、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雖然在國內有不少家長注意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忽視了父母們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說家長做愛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了,又比如說家長們把大膽愛裝避孕套放在了孩子很容易觸及的地方,這都對孩子的早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3、切忌嚴肅說教
有些家長把性教育當做一件非常嚴肅的課程來進行,但是,孩子在幼年時期的內心是非常不容易穩定下來聽你說些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家長們要知道孩子對這種教條式的教育是很排斥的。基于這一點,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玩耍時對孩子進行教育,但不要耽誤過多的時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4、不要忽視性別教育
性知識的灌輸并不是性教育的全部內容,性別教育的地位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會影響孩子今后的心理發育和成長。比如說同性戀、男孩子太女孩子氣等等,這都是家長在孩子幼年時期忽視了性教育才導致孩子對性別分別得不是很清楚。
(責任編輯:詹遠 )
文章關鍵詞:
很多家長對“性”都羞于啟齒,總是避而不談。兒童遭性侵事件屢見報端。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至關重要,要加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詳細>>
如果家長想想自己成長中對性的好奇,還會大肆批駁孩子對性的懵懂和一些做法嗎?如何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是每一代家長都在探究的問題,希望我們下……詳細>>
有研究認為: 對于性教育,可能特別緊要而有效的時期是14歲之前,尤其是5歲之前,這一時期所接受的有關“性”的培養和教育,無疑地將決定兒童……詳細>>
很多家長對“性”都羞于啟齒,總是避而不談。兒童遭性侵事件屢見報端。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至關重要,要加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詳細>>
性,關系到人的生命的形成,人人都是性的產物。一個人對性的態度和觀念,可能影響他一生的生活品質,婚姻品質,甚至是生命品質。性行為對人造成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