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煥臣 主治醫師
鹽城市亭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其他
預防醫學門診部
-
腦中風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選擇藥物和治療方式時,要考慮病情嚴重程度、病因、患者身體狀況、藥物副作用和治療效果等。 1.病情嚴重程度:輕癥患者可能只需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類藥物;重癥可能需手術。 2.病因:不同病因治療有別。如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常用阿托伐他汀穩定斑塊;心源性栓塞,可能用華法林抗凝。 3.患者身體狀況: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要選擇對其影響小的藥物。 4.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可能引起出血、肝腎功能損害等,需權衡利弊。 5.治療效果:評估藥物和治療方式對改善癥狀、預防復發的效果。 總之,腦中風治療藥物和方法的選擇需綜合多方面因素,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0-08 19: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長輝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你好,中風以藥物治療為核心,加上其他的輔助治療方法及手段,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做到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腦血管病。
2024-10-08 19: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關良 主任醫師
濟南遠大中醫腦康醫院
抑郁
-
目前,預防和治療腦中風的中、西藥物種類繁多,不下百種,同時還有針灸、手術、介入等各類無創或有創的方法,為腦中風的有效治療和預防提供了多種可采用的途徑。但另一方面,面對太多選擇又令人難以選擇。面對報紙、電視等大眾媒體的宣傳廣告和各種推銷,怎樣才能選出相對較好的藥物和其他治療方法而不被誤導呢?為此,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些共同和基本的原則,希望對患者和醫生選擇治療方法都有所幫助。 什么是好的治療方法呢?我們認為有效、安全、經濟和使用方便的藥物或其他手段就是好的療法。能滿足上述四個方面的療法是最理想的療法。但如果一種療法不能全部滿足四個條件,那么效果和安全性就是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應選擇利大于弊的療法。如果有潛在效果但還不能充分肯定,安全性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下面參考循證醫學原則分別介紹怎樣根據四個因素選擇療法。 1、有效性 怎樣才是有效?應遵循科學研究證據并結合臨床經驗來判斷療效,而不是只根據個人的觀點和看法。患者和親屬應該到正規的醫院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要輕信廣告和推銷,因為不少商業行為常常用詞不實而過分夸大療效,并回避副作用或其他不利因素(報喜不報憂)。 2、安全性 很多藥物或療法都有或輕或重的副作用或風險性。在選擇時要充分考慮。但也應該明白,完全沒有副作用的藥物或療法幾乎是不存在的,并非只要有副作用就不敢用了,關鍵是看副作用是否可以耐受,應該判斷效果和風險比例大小,以確定是否值得去冒一定的風險來獲得某種療效。如果某療法發生副作用的機會很低,且不嚴重,療效很顯著就值得選用。但對創傷性療法,例如手術和介入療法的選擇應向醫生仔細了解其風險和效益的大小,慎重做出決定。 3、價格 每種治療方法或藥物的價格差異可能較大,但并非價錢越貴,效果越好。在個體化選擇治療藥物或療法時,需同時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 4、 使用是否方便? 使用方便的藥物可增加服藥的依從性從而保證藥物發揮應有的作用,特別是需要長期使用的預防性藥物。例如,每天一次口服的降壓藥或抗血小板藥比每天口服二次或三次更方便;口服藥比輸液更方便等。 5、選藥的實例介紹 例如:缺血性腦中風伴心房纖顫患者再發腦中風的預防,如何選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藥物呢?根據上述四項原則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藥物的選擇:1、臨床研究證據表明:華法林或阿司匹林均可選用,華法林的效果明顯優于阿司匹林,可以首先考慮選擇華法林,但使用華法林需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并保持INR在2~3的范圍。2、如果當地醫院沒有條件監測INR,則不要選用華法林而選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3、如果有消化道不適或其他禁忌證不能使用華法林或阿司匹林時,可選用氯吡格雷。4、如果經濟條件限制不能承受氯吡格雷的價格,可選噻氯匹啶,但應特別注意其白細胞降低的問題,應密切監測血象。 以目前缺血性腦中風急性期藥物治療為例,推薦常規使用(即多數患者可用)的特異性藥物為:阿司匹林75mg~150mg/天。推薦選擇性使用的藥物有: 3小時內靜脈使用r-tPA,或6小時內靜脈使用尿激酶;根據患者情況及我國國情可考慮酌情選用的有:降纖制劑;依達拉奉;某些特定條件下的抗凝藥物等;一些中成藥,如川芎嗪、丹參、銀杏葉制劑及其他活血化淤藥物等。不推薦:激素、靜脈使用尼莫地平及無選擇地使用抗凝劑等。 關于一般(不伴房顫者)缺血性腦中風后再發腦中風的預防(二級預防),推薦常規使用的藥物有:降壓藥、他汀類調脂藥物、抗血小板藥物。 (1)降壓藥:最重要的是要能很平穩地降低血壓,減少血壓大幅波動,可選用一天服用一次的降壓藥物(如:絡活喜等)。降壓需要達標,如服用一種藥效果不理想時,應該聯合使用降壓藥,聯合利尿劑如吲達帕胺、聯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如培哚普利等。 (2)他汀類調脂藥:現已有充分的證據證實他汀類藥(如:立普妥等)可用于多數患者,可減少腦中風患者的復發和其它心血管病危險。 (3)抗血小板藥物:首選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強調早期開展二級預防。也可選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潘生丁)緩釋劑的復合制劑。 總的原則是應定期復查血常規,并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循證醫學研究顯示,更多的腦中風藥物為有潛在療效但當前證據尚欠充分。例如市面上很多具有改善血流或神經保護機制的西藥及活血化瘀的中藥或中成藥。用或不用這些藥物當前尚無從證明是否恰當。對這類藥物其選用原則為:根據當前可得到的最好證據及個體病情,選用人體研究相對較多且未顯示有害證據的藥物。除考慮其潛在的效果外,還要充分考慮副作用、經濟承受能力、易使用性和患者及親屬的意愿等問題。
2024-10-08 2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