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冰 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一科
-
肌肉萎縮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常見的有神經源性疾病、肌源性疾病、廢用性萎縮、營養障礙以及內分泌疾病等。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身體稍有不適即應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建議進行治療。
2015-08-17 14:48
1.神經源性疾病:如脊髓灰質炎、運動神經元病等,會影響神經對肌肉的支配,導致肌肉萎縮。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如使用神經營養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B1等。
2.肌源性疾病:像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等,肌肉本身的病變可引發萎縮。治療可能包括激素治療如潑尼松等。
3.廢用性萎縮:長期臥床、肢體固定等導致肌肉活動減少,進而萎縮。需要通過康復訓練恢復。
4.營養障礙:蛋白質攝入不足、維生素缺乏等可引起。需補充營養,調整飲食。
5.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內分泌失調可能導致。治療重點在于控制原發病。
總之,肌肉萎縮的原因多樣,一旦發現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