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轉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一月未愈怎辦?
一個月前突然覺得左耳朵悶,接著就是劇烈疼痛,過了幾個小時左耳癥狀減輕,右耳朵開始發悶疼痛。第二天去醫院檢查說是急性中耳炎,輸了三天液,不疼了,但悶漲感較重,右耳朵偏重,而且覺得自己說話聲音大,聽不清別人說話。復查時醫生說是分泌性中耳炎,推薦我做喉鏡咽鼓管給藥。當時沒時間就沒做,繼續吃羅紅霉素和敗火藥,癥狀一點點減輕,悶漲感也減輕了,聽力基本恢復正常。然后就是有耳朵有輕微的堵塞感,尤其是往右歪頭或者低頭的時候。換了家醫院說給我洗鼻子,說我是鼻炎引起的,洗了十來次,癥狀只減輕了一點點。現在的感覺就是右側耳朵稍微堵塞感,換了好幾個醫生看,每次都是說耳膜有點紅,耳膜有點凹陷。這期間治療持續了一個月,花了許多錢。現在一直吃的是通竅鼻炎片,藍芩口服液,這兩天又吃了點頭孢克虧,請問下一步怎么治療,有位醫生說讓我做鼻咽鏡再看看,有必要做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秋鋒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急性中耳炎轉為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一月未愈,可能與炎癥未完全消除、咽鼓管功能障礙、鼻炎未控制、治療方法不恰當、個體差異等有關。 1.炎癥未完全消除:中耳內仍可能存在輕微炎癥,導致癥狀持續。需要繼續使用抗炎藥物,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呋辛酯片等。 2.咽鼓管功能障礙:咽鼓管功能異常會影響中耳壓力平衡,可通過咽鼓管吹張等方法改善。 3.鼻炎未控制:鼻炎可能影響咽鼓管功能,加重耳部癥狀。除了洗鼻,還可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 4.治療方法不恰當:之前的治療方案可能對個體效果不佳,需重新評估調整。 5.個體差異:每個人對疾病的恢復能力不同,恢復時間也有差異。 總之,對于目前的情況,建議進一步完善檢查,如鼻咽鏡等,明確病因,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耳部進水和用力擤鼻。
2024-10-08 0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