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歲女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頭暈等,原因及應對
患者、女,47歲,于2014年4月4日突發蛛網膜下腔出血,經貴州省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于2014年4月5日和4月18日兩次腦血管造影術檢查,術中見右側頸內動脈后交通段微小突起,經旋轉3D仔細檢查后發現突起后微小血管引流,考慮動脈圓錐可能性大,其余造影未發現明顯異常,未見明顯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經醫院采取止血、健腦、抑酸、清除氧自由基、營養神經、預防腦血管痙攣、預防癲癇、脫水降顱壓、降脂、補液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待患者顱內出血全部吸收,于2014年4月23日出院。 出院后其他一切生命體征均正常,無語言障礙,肢體活動正常,神志清楚。但是,經常有頭昏目眩、頭重腳輕的現象,偶有有后腦短暫疼痛。出院后還服用了尼莫地平、奧拉西坦、養血清腦顆粒等藥物,現已停藥。 請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現在還需要服用什么藥物進行康復治療?平時應注意那些事項?是否還會復發?多久進行復查?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鞏雪 醫師
山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內科
-
蛛網膜下腔出血后出現頭暈等癥狀,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腦血管痙攣、腦供血不足、血壓異常、心理因素、未完全康復。治療上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藥物或其他方法。 1.腦血管痙攣:出血刺激腦血管導致痙攣,影響腦部供血。可使用尼莫地平緩解。 2.腦供血不足:出血后腦血管調節功能受影響,引起供血不足。可服用改善循環的藥物,如銀杏葉提取物片。 3.血壓異常:血壓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導致頭暈。需監測血壓,必要時使用降壓藥(如硝苯地平)或升壓藥。 4.心理因素:患病后的緊張焦慮可能引發軀體癥狀。要注意心理調節,必要時進行心理咨詢。 5.未完全康復:出血吸收需要時間,期間可能有不適。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患者應定期復查,注意休息和飲食,保持良好心態。若癥狀加重,及時就醫。
2024-09-30 0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