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宋長輝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全科
-
胃靜脈曲張的發生通常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肝硬化、門靜脈阻塞、特發性門脈高壓、布加綜合征、胃黏膜炎癥等。癥狀表現多樣,如嘔血、黑便、貧血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內鏡治療、介入治療等。 1.病因: 肝硬化:是胃靜脈曲張最常見的原因,因肝臟結構和功能改變導致門靜脈高壓。 門靜脈阻塞:如血栓形成,阻礙血液回流,引起壓力升高。 特發性門脈高壓:原因不明的門脈高壓,導致胃靜脈曲張。 布加綜合征:肝靜脈流出道阻塞,引發一系列癥狀。 胃黏膜炎癥:長期炎癥刺激,影響血管結構和功能。 2.癥狀: 嘔血:大量血液從胃內涌出。 黑便:血液在腸道內氧化變黑,隨糞便排出。 貧血:失血過多導致血紅蛋白減少。 頭暈、乏力:貧血引起的常見癥狀。 心悸:心臟代償性加快跳動。 3.治療: 藥物治療:常用普萘洛爾、卡維地洛等降低門靜脈壓力;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如奧曲肽,減少內臟血流。 內鏡治療:通過內鏡下注射硬化劑或組織膠,使曲張靜脈閉塞。 介入治療: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IPS),降低門靜脈壓力。 手術治療:病情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切除脾臟等。 胃靜脈曲張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應注意飲食,避免粗糙、堅硬食物,定期復查。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立即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2024-09-29 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