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家慧 住院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腳疼后出現疙瘩且表皮感覺異常,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局部感染、皮膚角化、雞眼、腱鞘囊腫、跖疣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4-05-17 14:31
1.局部感染:細菌或真菌感染可導致,常伴有紅腫、發熱。治療需外用抗菌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
2.皮膚角化:長期摩擦或受壓引起,可使用尿素軟膏軟化角質。
3.雞眼:多因局部長期受壓、摩擦,可貼雞眼膏。
4.腱鞘囊腫:關節附近的良性腫物,若影響活動,可能需手術切除。
5.跖疣:由病毒感染所致,可通過液氮冷凍或激光治療。
出現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到醫院皮膚科就診,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治療期間注意保持腳部清潔干燥,避免自行處理,以防感染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