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多發息肉在超聲報告中如何體現及應對
西門子G-60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報告單 超聲所見: 肝臟大小形態正常,包膜完整,實質回聲均勻,肝內管道結構清晰。門靜脈直徑約1.0cm。 膽囊大小形態正常,膽囊內側壁可探及多個高回聲光團,其一大小約0.5x0.4cm。膽總管未見明顯擴張。 脾厚3.2cm。肋下 超聲提示: 膽囊多發息肉 肝脾未見明顯異常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牛允渠 主治醫師
棗莊礦務局滕南醫院
二級甲等
放射科
-
膽囊多發息肉在超聲報告中通常有特定表現,如膽囊內壁的高回聲光團等。應對方法包括定期復查、調整飲食、必要時手術等。 1. 超聲表現:膽囊內側壁可探及多個高回聲光團,邊界清晰,不隨體位改變而移動。 2. 形成原因:可能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刺激、膽固醇代謝異常、遺傳因素等有關。 3. 癥狀表現: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可能有右上腹疼痛、惡心、嘔吐等。 4. 復查建議:直徑小于 1 厘米且無癥狀者,一般每 6 - 12 個月復查一次超聲。 5. 治療方法:息肉直徑較大(大于 1 厘米)、有惡變傾向或癥狀明顯時,考慮手術切除膽囊,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6. 飲食調整:少吃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 膽囊多發息肉一般預后良好,但需重視定期復查,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生活調整。
2024-09-27 04:2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往往在體檢或其他目的的檢查中發現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膽囊后發現,分為炎性息肉和膽固醇性息肉,多數無臨床表現,如息肉較大,可出現右脅隱痛,或牽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類似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本病偶可發生息肉樣原位癌。膽囊息肉的發病以中青年為主,30-50歲的人群占了總病人數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