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癲癇病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與遺傳、腦部損傷、神經遞質失衡等有關。治療方法多樣,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神經調控治療等。患者的預后受多種因素影響,如病因、發作類型、治療依從性等。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4-01-04 12:59
1.發病機制:遺傳因素可能導致基因缺陷,影響神經元功能;腦部損傷如腦外傷、腦炎等可破壞腦組織,引發癲癇;神經遞質失衡,如興奮性遞質增多或抑制性遞質減少,也會導致癲癇發作。
2.發作類型:部分性發作癥狀相對局限,全身性發作則影響范圍較廣。不同發作類型對治療的反應和預后有所不同。
3.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等,需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選擇。
手術治療:適用于藥物治療無效、病灶明確的患者。
神經調控治療:如迷走神經刺激術等,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4.治療依從性:患者能否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對控制病情和預后至關重要。
5.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誘因,如過度勞累、情緒激動、飲酒等,有助于減少發作。
大多數癲癇患者經過規范治療,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應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改善生活方式,爭取良好的預后。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