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洪寬 醫師
費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雙側隱睪是指睪丸未能按照正常發育過程從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陰囊。其成因復雜,包括內分泌因素、解剖結構異常、遺傳因素等。治療方法有激素治療、手術治療等。 1.成因: 內分泌因素: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異常,影響睪酮分泌,導致睪丸下降動力不足。 解剖結構異常:精索過短、腹股溝管狹窄、睪丸引帶異常等,阻礙睪丸下降。 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相關基因突變,增加隱睪發生風險。 胎兒期環境因素:母親在孕期接觸某些有害物質,可能影響胎兒睪丸下降。 其他:早產、低體重出生兒等,睪丸下降幾率相對較低。 2.治療: 激素治療:常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進睪丸下降。 手術治療:包括睪丸固定術、分期睪丸固定術等,使睪丸固定于陰囊。 治療時機:出生后 6 個月睪丸仍未下降,應盡早治療,一般 1 歲左右為宜。 術后護理:保持傷口清潔,避免劇烈運動,預防感染。 隨訪:定期復查,監測睪丸發育情況。 雙側隱睪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和睪丸惡變風險。家長應關注孩子生殖器官發育,發現異常及時就醫,選擇正規醫院診治。
2024-12-09 0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