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信生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臉部腫脹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過敏、感染、腎臟疾病、心臟疾病或營養不良等。如果腫脹持續不消退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3-12-29 23:02
1.過敏反應:接觸過敏原后,臉部可能出現腫脹、瘙癢等癥狀。可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過敏藥物。
2.局部感染:如牙齦炎、腮腺炎等,會導致臉部相應部位腫脹、疼痛。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等治療。
3.腎臟疾病:腎功能異常可能引起水鈉潴留,導致臉部浮腫。
4.心臟疾病:心功能不全時,血液循環受阻,易出現臉部腫脹。
5.營養不良:缺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可能造成低蛋白血癥,引起臉部水腫。
6.內分泌失調: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也可能導致臉部腫脹。
臉部腫脹的原因較為復雜,需要結合具體癥狀、體征及相關檢查來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