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深明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血管外科
-
長時間壓迫確實可能引起深靜脈血栓,尤其是對下肢部位。此狀況常見于久坐不動、長途飛行、臥床不起等情況,因為血流緩慢,血液容易在靜脈中凝結成血栓。此外,靜脈血管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遺傳因素和某些疾病也增加深靜脈血栓的風險。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3-12-18 19:39
1.久坐或臥床: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減少肌肉活動,使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增加血栓形成機會。
2.血液高凝狀態:懷孕、服用某些激素類藥物、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可導致血液更易凝固,提升血栓風險。
3.靜脈血管壁損傷:手術、創傷、插管等直接損傷血管壁,激活凝血機制,促使血栓形成。
4.遺傳因素:部分個體存在遺傳性血液凝固異常,如抗凝血酶III缺乏癥,增加深靜脈血栓傾向。
5.其他疾病:慢性心臟疾病、肺部疾病、肥胖等也可能間接促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長時間壓迫下肢可能導致深靜脈血栓,預防措施包括定期活動、穿著彈力襪、適量飲水以保持血液循環暢通。若出現腿部腫脹、疼痛、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評估,必要時進行超聲檢查以確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