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盧穗琳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尿路感染有可能引起尿蛋白,這涉及多方面因素,如炎癥程度、感染菌種、患者個體差異、是否存在基礎疾病、治療是否及時等。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3-12-11 00:21
1.炎癥程度:輕度尿路感染可能不會導致尿蛋白,但若炎癥嚴重,影響到腎臟功能,就可能出現尿蛋白。
2.感染菌種:某些特定的病菌,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其毒性較強,易引發腎臟損傷,導致尿蛋白。
3.患者個體差異:有些人腎臟本身較敏感或存在潛在的腎臟問題,輕微感染也可能引起尿蛋白。
4.基礎疾病:若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病,會增加尿路感染引發尿蛋白的風險。
5.治療及時性:未及時治療的尿路感染,病情遷延,更容易損傷腎臟,進而出現尿蛋白。
總之,尿路感染與尿蛋白之間存在一定關聯。一旦出現尿路感染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尿常規、尿培養等檢查,明確感染菌種,選用合適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進行治療。同時,要多喝水,促進排尿,注意個人衛生。治療期間需遵醫囑,定期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