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曉明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分泌性中耳炎,又稱滲出性中耳炎,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礙引起,導致中耳腔積液,癥狀包括聽力下降、耳悶、耳痛等。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和必要時的手術干預。藥物治療旨在控制炎癥、改善咽鼓管功能和預防感染。在醫生指導下,可考慮使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和黏液溶解劑等藥物。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3-11-08 22:37
1.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適用于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尤其是鏈球菌或肺炎球菌感染。
2.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短期使用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改善咽鼓管功能。
3.黏液溶解劑:如溴己新,幫助稀釋中耳內的分泌物,促進其排出。
4.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用于緩解耳痛和發熱等癥狀。
5.鼻腔減充血劑:如偽麻黃堿,可緩解鼻塞,間接改善咽鼓管功能。
治療分泌性中耳炎,需綜合評估病情,采用合適的藥物治療,并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方案。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如鼓膜切開術或置管術。及時就醫,避免自行用藥,以獲得最佳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