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歲女性皮膚游走性疼痛原因及治療方法?
年齡:71 性別:女 起病的急緩:忽然起病 病情描述: 我母親(71歲)最近一個月以來皮膚表面總是無癥狀疼痛,沒有任何其它癥狀,表現為一種皮膚表面游走性疼痛,觸摸、按壓無明顯不適,但衣物輕微摩擦會產生劇烈的針刺一樣的疼痛。 你想解決什么問題: 如何最終確診與治療? 伴隨癥狀: 睡眠:差 大小便:正常 精神:差 飲食:差 體重:減少 診療情況: 曾在我市三甲醫院診治,做過腦部ct,頸椎核磁,胸部多處彩超,心電、結果均為正常,血壓正常,心率有一點過快(90-100次),醫生排除了帶狀皰疹,吃過治療神經痛的藥,無效果。在一位老中醫就診,認為是痛風,吃了17天的藥,有效果,但停藥就會發作,我個人也查了相關的資料,沒發現痛風有此癥狀,而且吃藥期間我母親胃部不適,精神狀態極為不好,所以懷疑這種診斷結果,而且這個老中醫給我們用的藥只有一種有明確的藥名,其余的只是一些我們不知道名的膠囊 生育:是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錢立康 副主任醫師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
二級甲等
內一科
-
71 歲女性出現皮膚表面游走性疼痛,可能與神經病變、自身免疫性疾病、周圍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等有關。 1.神經病變:如周圍神經炎,可能因感染、營養代謝障礙等引起。神經受損后,導致感覺異常,產生疼痛。治療常使用甲鈷胺、維生素 B1 等營養神經的藥物。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濕性多肌痛,自身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身體組織,引發炎癥和疼痛。常用藥物有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 3.周圍血管疾病:像動脈硬化閉塞癥,血管狹窄影響血液供應,導致組織缺血缺氧,引起疼痛。可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 4.內分泌疾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時,血糖控制不佳損害神經,出現疼痛。治療包括控制血糖,使用依帕司他等改善代謝的藥物。 5.精神心理因素:焦慮、抑郁等可能導致軀體化癥狀,表現為皮膚疼痛。需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使用抗焦慮抑郁藥物,如氟西汀。 總之,對于該患者,需要綜合各項檢查結果,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
2024-12-02 17:52
-
-
網友 匿名追問:2016-11-02 10:20
后背皮膚表面疼痛,與衣服摩擦會產生疼痛感,但皮膚表面無異常。
-
宋長輝醫生對該追問進行回答:2016-11-02 10:21
-
宋長輝 醫師
銅陵市婦幼保健院
二級甲等
0 0 -
您好!您所說這種情況要考慮是周圍皮膚感覺異常或感覺過敏,抽血做血液成分檢查,排除血液方面的疾病,可服用藥物如甲古胺緩解癥狀。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雷剛 副主任醫師
重慶市中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喉科
-
患者朋友你好,從你的描述的這癥狀來看這可能是感受了風邪,可考慮吃些中藥桂枝湯
2024-12-02 17: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胡春霞 副主任醫師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產科
-
71 歲女性皮膚表面無癥狀游走性疼痛,睡眠、飲食差,體重減輕,多項檢查正常。可能原因包括神經病變、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紊亂、精神心理因素、微量元素缺乏等。 1.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炎等可導致神經功能異常,引起疼痛。可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確診,治療常用藥物有甲鈷胺、維生素 B1、加巴噴丁。 2.免疫性疾病:如風濕性多肌痛,自身免疫反應影響神經和組織。通過血液檢查相關指標診斷,治療藥物包括潑尼松、甲氨蝶呤。 3.內分泌紊亂: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血糖控制不佳影響神經。血糖檢測及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可輔助診斷,治療需控制血糖,同時使用依帕司他等藥物。 4.精神心理因素:焦慮、抑郁狀態可能產生軀體癥狀。心理評估量表有助于診斷,治療可使用氟西汀、舍曲林等。 5.微量元素缺乏:如維生素 B12 缺乏,影響神經系統功能。血液微量元素檢測能明確,補充相應元素可改善癥狀。 總之,對于這種復雜的癥狀,需要綜合多種檢查和評估來明確診斷,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建議前往正規醫院的神經內科進一步診治。
2024-12-03 02:25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