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性腦積水情況嚴重嗎?
外圍性腦積水
病友癥狀說明(主要癥狀、發病時間):
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
想柯大夫幫您解決什么問題:
大腦居中,大腦縱裂分離約3.8側腦室寬約3.3[右],2.3mm[左] 腦表面距顱骨約2.9mm 照這樣情況嚴重嗎?
化驗、檢查結果: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良花 主任醫師
昆山市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
腫瘤內科
-
首先,要看腦積水的情況是由于什么原因導致的,及時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一般來說,如果是惡性腫瘤引起的,大部分都是晚期的情況,需要確診后再化療。建議做胸水常規,生化,還有做細胞學檢查,是占位還是結核,炎癥,明確病情對因及對癥治療才能治愈的。
2011-10-29 08: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安曉光 主治醫師
九江泌尿科醫院
精神心理
-
建議患者可先到正規公立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如果診斷腦積水明確,同時發現患兒運動及智力較正常同齡兒低下,建議手術治療。目前腦積水的手術方式為腹腔分流術,但患者需要長期帶管,有感染及分流管梗阻的可能,特別是對于小兒患者來講,更是如此。患者可采用軟性神經內鏡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不需要終身帶管,適合幼兒腦積水患者。
2016-06-28 15: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志雄 副主任醫師
黃巖中醫院
二級甲等
中西醫結合
-
嬰幼兒期額葉或額頂葉對稱性蛛網膜下腔(腦外間隙)在一定范圍內的增寬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判斷蛛網膜下腔正常范圍的標準:額頂區大腦皮層表面與顱骨內板之間的寬度正常為0~4mm,縱裂前部寬度正常為0~5mm.有研究認為嬰兒及新生兒腦外間隙較寬呈現小→大→小的演變規律.新生兒無腦周間隙及腦溝可見,僅可見到窄小的縱裂.2~12個月的嬰兒腦外間隙(蛛網膜下腔)可明顯增寬,以2~6個月最明顯,至2歲左右絕大多數小兒腦周間隙及腦溝消失,僅有較窄的縱裂.有作者認為腦外間隙明顯增寬的原因系由于腦脊液產生吸收在發育過程中一時性失衡和生后數月顱骨發育比腦組織發育快所致,另外隨著腦白質髓鞘化,從出生到6個月內腦組織含水量急劇下降,腦容積縮小之后;神經細胞又再增殖,腦容積又增大;也可能是造成腦外間隙擴大、其后又逐漸縮小的一個原因,這是生理性的變化.由此可見嬰幼兒額葉或額頂葉蛛網膜下腔(腦外間隙)在一定范圍內增寬診斷腦積水是錯誤的. 當嬰兒及新生兒期額葉或額頂葉對稱性蛛網膜下腔(腦外間隙)超過正常生理范圍,其它部位蛛網膜下腔不寬或稍寬時,診斷為外部性腦積水(eh).判斷蛛網膜下腔異常增寬的標準是:額頂區大腦皮層表面與顱骨內板之間的寬度大于5mm,縱裂前部寬度大于6mm.外部性腦積水又分特發性和繼發性eh.多數學者認為eh只發生于囟門未閉合嬰兒,開放的顱縫是eh發生的必備條件.各種原因引起腦脊液吸收功能暫時降低,加上脈絡叢分泌腦脊液增多而形成暫時性交通性腦積水,腦積水引起顱內高壓,嬰兒因囟門及顱縫尚未閉合,可通過顱縫裂開和囟門膨隆以緩沖增高的壓力,使顱內壓增高的癥狀減輕.繼發性eh可由多種因素可致此病,如: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化膿性腦膜炎、高膽紅素血癥、早產等;找不到原因的稱特發性eh.特發性外部腦積水一般預后良好,大多數2~3個月后積水減少,2~3歲時可完全吸收,為良性自愈性疾病,對無任何癥狀者毋需做任何特別治療,此時應結合臨床定期復查,患兒囟門閉合后本病自然消失,一般無后遺癥.鑒于x線輻射對嬰兒的影響,不要過于頻繁復查ct,主張每隔6~12個月復查1~2次.繼發性eh應視病因及臨床表現而異,病情輕者將與特發性eh一樣自行消退吸收,無癥狀者或偶爾發現者可不必治療,大多數患兒去除病因后可自行吸收,不需給予特殊干預,以免增加患兒不必要的痛苦和家長的經濟負擔.
2011-10-29 10: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成林 副主任醫師
常州市金壇區中醫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一般來說一半先天性腦積水患兒在2-5歲期間有自然緩解我們稱它為靜止性腦積水不需要治療的,另一半病情不斷惡化我們稱進行性腦積水,頭顱明顯增大,大腦皮質厚度超過1cm的話需要手術治療,一般選擇5歲以后,所以你這個情況我建議你還是觀察治療.以后再說!!!
2011-11-09 14:4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姜鳴鏑 副主任醫師
諸暨市中醫院
三級甲等
腦病科
-
嚴重的腦積水可以影響中樞神經的發育,一般是中央導管堵塞,最好手術治療
2011-11-09 19:04
-